跟聰明人做朋友,一種讓自己幸福的方式 #213

跟聰明的人交流是個怎樣的體驗?

跟聰明人交流時最快樂的事就是可能不時會有這樣的驚喜,像是「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想啊」、「別人竟然都是這樣思考的」、「竟然還有這樣的做法啊!」,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受到他的思想啟迪,你能感受他對這個世界有比一般人更深一層的認知,而他在許多領域和觀念上都有足夠深的認知、還能互相做有效的連結。

也因為對方是「聰明人」,所以他甚至更知道如何在交流時去體諒別人的心情,讓對方感到舒服。而跟聰明人交流有許多的優點,所以往往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會反向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閱讀全文〈跟聰明人做朋友,一種讓自己幸福的方式 #213〉

關於痛苦與成長 #212

昨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大意上是:「你寫作有因為每天寫而越來越快嗎?」。這個問題讓我稍微思考了一下,因為確實一件事情每天做應該會越做越上手才對,但是我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以我寫作的角度來看,我期許自己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是寫出自己有所體悟、能讓讀者有所收穫的文章,所以很多先前寫過的主題或是邏輯跟架構不夠完成的文字,我是不會把它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釋出,頂多就是留在草稿當中。

但是正因為給自己的期許是一天寫大約兩千字並盡可能地每天生出一篇文章,這就導致我需要不停的思考、學習還有輸出文字,所以整體上來說並沒有真的比較輕鬆,因為更深入的思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閱讀全文〈關於痛苦與成長 #212〉

把時間當作朋友 #211

隨著每天的體悟還有反思,越來越覺得人生的一切都是與時間有關,更準確地一點說是-與是否好好利用時間有關。

為什麼要把時間當作朋友?因為幾乎所有值得完成的事情都需要「積累」才有足夠的能力辦到,而積累這件事情又建立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持續地從事某件事,就像是我很喜歡提到的一個公式:

累積學習成果 = 學習效率 X 累積總時數

一個人是否能夠有效掌握一個技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效率」乘上「累積總時數」。不論一個人的學習效率有多高,沒有足夠的時間累積,那基本上這個人沒辦法有太顯著的學習成果;而如果學習效率高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是白搭,更不用說是那些學習效率低,但卻「極度珍惜」自己的時間,捨不得花一點點來持續學習的人了。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強者中的強者尚且如此,更何況吾等凡人。

在一個人的人生當中,我們總是在不同的身份間轉換-伴侶、家人、朋友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好的伴侶、好的朋友、好的家人,你必然要在對方身上花上足夠的時間關心他、幫助他、與他交流,一個人對你越重要,你越應該在他身上花上足夠的時間。

而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長壽時,不應該單純看一個人的實際壽命,更應該看一個人在他的人生當中經歷了什麼、體悟了什麼、完成了什麼,否則富蘭克林又怎麼會說出“”Some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呢?沒有認真生活的日子,又怎麼能夠算是真正活著呢?

把時間當作朋友。因為你會深刻的了解到,有些事情只要你真心善待,結果總不會太壞,而時間這位朋友,永遠都不會讓你失望。

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210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雅各比

當思考問題時,若是能夠反過來想通常都能讓原本難題的答案呼之欲出,就像是很多人可能會苦思找不到良好的伴侶,但如果靜下心來思考,我們可能會發現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那麼難解決。

要找到一個好伴侶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查理蒙格

關於找到好伴侶的方法,更直白一點的答案是-成為你心目中良好對象不可或缺的人。當他們極度需要你的時候、而你也確實非常有用的時候,那你又為什麼不比其他同時在檯面上的人們更有優勢呢?而如果要成為一個被極度需要且真的有用的人,只要反向思考對方真正的需求有哪些,而做到這些需求對你來講也是件好事的話,那就找出方法儘管去做吧。

要如何成為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人?

最赤裸裸的答案或許就是「成為一個對別人來說有用的人」,就像我曾經在《希望我能夠當你的好朋友,一個有用的朋友》這篇文章提到的一樣,由於所有的人都是自利的,而正是因為跟你交往「有利」,所以人們才願意跟你相處。但是我必須再次澄清,這種有利並不是所謂的條件交換,而是人們因為跟你在一起覺得開心、愉悅、有所收穫等等,所以才願意頻繁的交流,而所謂的「有利」只是所有行為的最終本質。

不過在正式開始討論「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人」之前,我們可能還要再花點時間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應該成為社會、或是別人所需要的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是,因為一個人被高度需要,因此人們自然會高度的重視他,並且盡可能地善待他。相較於其他人來說,一個被極度善待的人自然可能有更強烈的幸福感。而最終,感到幸福幾乎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我們平時所搜集的像是金錢、成就、信任、平和、友誼、親情等等的快樂貨幣,最終也是拿來兌現所謂的幸福感和快樂。既然被這個世界需要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那這件事顯然就是值得去好好完成的一件事。

實際上要如何做到?

但是既然我們知道了「凡事反過來想」就能推導出對方的需求,接下來我們就能透過更為完整的執行步驟,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在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的文章中就有提到這樣的內容: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被我們身處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花時間琢磨

1.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需要的又是什麼?
2.我是那個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嗎?
3.如果我能,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須?
4.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5.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

而上述這樣思考的過程,適用於幾乎所有的領域。當我們學習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方法都是彼此相通的,就以上面這樣不斷挖掘更深入事物本質的思考方法來說,基本上適用於所有的領域。當你能夠試圖且真正的想透一些領域之後,你自然就能夠抓到事物真正的本質,才不會花了大把的時間卻完全沒有實質的產出。

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

關於最後一點,「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我倒是也有滿深刻的體悟。一個有趣的人大概會是被最多人需要的朋友類型,但對我來說我想要成為的是真正「有用」的朋友,或是更準確的說,我希望成為的是一個能夠花上相對少的時間卻能夠有效幫助朋友的人。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棄了需要頻繁社交或是讓大家覺得有趣才能維持的友誼,把時間花在轉而去讓自己有效成長,最終在未來朋友某一天需要幫助時,能夠給於真正實質的協助。而不是雖然在日常給予了足夠的陪伴,但卻可能沒辦法幫他們越過真正的難關。所以是不是成為個有趣的朋友從我的角度來上看根本沒有那麼重要,既然沒那麼重要那被捨棄掉一點都不可惜。當然,某種形式的友誼都有他們的價值,但是對我來說能夠同時自我成長且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又能夠極度有效地幫助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小結

只要能夠依照正確的步驟不停地執行且琢磨的話,要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其實會比想像中還要簡單,不過真正的考驗卻是來自於人們的不思考與不行動,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裡退出。所以,從現在開始打開你的電腦或本子,開始思考要怎樣才能夠被這個世界所需要,又該做些什麼才能滿足這個條件,只要現在開始持續行動,就有機會離自己的里程碑更近一步。不作為顯然代表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直接洗洗睡了,而最終這世上的每個人的人生,也不都是由人們過往自己的行為所堆砌而成的嗎?

用串聯和並聯提高做事效率 #209

相信大家在國小的理化課上都學過串聯和並聯這個觀念,而國小課本中的範例就是使用多顆電池串聯或並聯的方式來讓電燈泡發亮。如果讓我們用串連和並聯的方式來解釋做事的方法的話,串聯就是-將一個時間段分給多個任務;並聯就是-在一個任務中完成多個目標。

關於串聯:

串聯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讓你同時開啟多個戰線,而在戰線日漸步上正軌時,便會帶來巨大的綜合效應。

平時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應該一次完整處理一件事之後,再集中精力處理另外一件事。像是有些學生準備大考時可能會一整天花上7-8個小時讀一門學科、隔天再讀另一門,依此類推,不斷的循環下去。但是我認為比較實際的作法應該是把各個學科適當的分配到每一天,因為即使大部分的學科或是工作,並不真的需要連續長達7-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才能產出好的效果,可能僅需要拆成兩次3-4個小時,或是四次1-2小時的效果反而更好。

Spaced Repetition

根據艾賓豪斯遺忘曲線,一般來說在我們學習某個新知識的當下是記憶最鮮明的時刻,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遺忘的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我們總是能在適當的時機複習學到的觀念,就能重新把記憶抓回來,甚至能夠減緩遺忘的速度。所以如果你一週有七個小時讀某個學科(如英文)的時間預算,把這七個小時的時間拆分成三天2個多小時或是一天1個小時,顯然會比一天7小時更有效率,因為短時間但卻頻繁的接觸,或讓人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不同的地方找答案

一個想要在考試上得到好成績的考生,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準備」考試上可能是不智的,因為他可能拼命的用效率較差的方式不斷學習;更好的做法應該是撥出一段時間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或是每天定期運動20-30分鐘幫助提高注意力。這些方式都能有效的提升讀書的效率,而不是一股腦的埋頭苦幹,但整體效率反而更差。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即將從屏東出發到台北,但是在交通順暢、預算無虞的情況下卻選擇了徒步行走,並且無比認真的走著,最終花了好幾天才到達終點;而另外一些同樣要去台北的人,卻是不疾不徐的直接前往火車站或高鐵站,輕鬆愜意的抵達終點。

融會貫通

重要的知識和觀念,通常都是彼此關聯又能互相解釋的,像是一間公司在總資產不變的情況下,更多的流動性資產可以讓公司更靈活的支配資金來面對挑戰,像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很多體質良好的公司雖然有很多固定資產,但是手頭上的能運用現金不夠,就因此導致公司破產;而把這個觀念帶到人的身上來看,一個人身上有更多能在各個工作處所流動的技能,顯然是比哪些僅擁有流動性較低技能的人比起來有了更多選擇權。

像是一個有良好英文能力跟codling技能的人,他幾乎可以在全世界(為全世界)工作,而不容易受到母國的經濟或是局勢動盪影響;而另一方面,一個印尼文及coding技能良好的工程師,可能只能做印尼當地相關的工作,即使他的coding技能跟英文良好的人的程度差不多,但是他們的薪水可能至少差了一個零。

關於並聯

為什麼要在一個任務中同時完成多個目標?因為這樣做的話在相同時間的條件下,你就能比別人完成更多的事情,省下的時間就可以拿來做更多事,而這樣不斷的循環下來你就等於更長壽、體驗了比別人更多的人生。像是有些人平時工作是上班打卡之後就等著下班,唯一的目的就是領薪水;但對其他有些人來說,在工作中這「一件」事情當中,他們可以做的可多了,像是學習並成長、享受樂趣、領取薪水、結交朋友等等。

所以如果你要學習一種語言,絕對不要只是窩在書桌前看書,找出能夠對你幫助最大、滿足最多目標的方式才是王道。像是如果你想學日文又剛好喜歡coding的話,你就可以找「日本人」寫的日文書來看,還有看日本的技術論壇並積極交流,因為這樣等於你同時在學日文、coding、還跟許多的日本人建立連結;如果你想練習英文寫作,不要只是寫寫流水帳,你也許可以開個部落格寫一篇架構完整的文章,而且你應該針對你有興趣的領域長期分析並表達想法,甚至你還能夠把你的文章投稿到相對應的外國網站,因為這樣的話你等於同時在做1.練習英文寫作2.深入了解某個領域3.鍛鍊自己的思維4.推廣自己的想法。

以我的例子來說。像是在過往幾個月學習編程的時候,因為必須大量的看英文教材和影片,所以這段時間下來我除了coding的技能提升了,對於英文閱讀的理解力和聽力也強化了。又或著最近花了不少時間跟先前的日本老師還有他的學生用日文聊天,除了交朋友還讓我有不少的時間能夠練習日文,同時間達成兩件事何樂而不為呢?隨著每個人的年紀和經驗的提升,每個人的時間基本上都會變得「越來越貴」,而要如何真正的有效率的使用自己的時間顯然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

相較之下很多人做事都只有單一目的,甚至毫無目的,這樣長久看下來其實是很可怕的,因為用串聯和並聯同時完成多個目標的人,跟一般人的世界完全是不同的量級。像是跟一般人比起來,他們學到的事情比較多、體會到的快樂比較多、賺的錢比較多、完成的事情比較多,而當然,他們的勞累程度也會比較多。但是既然串並聯是更高效地完成目標,那這樣用稍微較多的勞累,卻換來更為豐富數倍的結果顯然是非常划算的。

小結

所以往後不過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多思考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同時併聯更多的目標然後一起達成。雖然一開始很痛苦,但是時間一久逐漸上手後你就會發現效率顯著的提高,而複利的效應也會慢慢地展現出來,你甚至有可能突然發現自己跟身邊的人已經完全是不同量級的程度。這一切,都從你開始更高效且有目標地去規劃自己的時間開始。

用文字記錄生命的變化 #208

從去年五月份持續寫作到現在,也已經過了快一年了,而事實上我更是從前年12月多就開始記錄自己每天的想法,到目前為止也累積了400多篇記錄。為每天的生活還有反思做文字紀錄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一點一滴的變化。

為什麼要用文字作紀錄

基本上我們人的大腦沒有無限量的儲存空間,只有那些真的進入到長期記憶的東西才會被牢牢記在大腦裡,在其餘的情況之下很多資訊都會漸漸散失,不然就是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才能維持在大腦裡。所以透過文字的儲存,可以適當舒緩你大腦的壓力,並讓你更有效地使用你的大腦。而除了增加大腦的運作效率之外,很重要的事我們可以很真實的記錄自己當下的想法、情緒還有思維層級。

就像我現在回頭看自己以前寫的文字,有時會覺得有趣而會心一笑、有時會眉頭一皺想說這是什麼鬼,但是我確實可以看到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在思維和心態上的轉變。這種記錄每一個重要時刻的方式是騙不了人的,這就像是把生命的每個歷程都刻在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地方,而比起人類回不斷“改造”自己的記憶,單純的文字顯然更值得相信。

用文字記錄生活除了單純的記事之外,另一個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寫作,因為持續寫作是一個鍛煉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還有分析能力最好且成本最低的方式。

當我試圖要用文章表達一個觀念,我必須要先試圖足夠參透這個觀念,才不會到了最後在胡說八道;為了每天都盡可能的產出一篇文章,我必須不斷的學習、反思、搜集素材、記錄心得,而這樣做的效果就是讓我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為了讓自己的想法能夠有效的傳遞,而不是因為含糊不清地表達而讓人無法吸收,所以我必須不斷的打磨更能夠理解的傳遞方式。

如何開始

要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寫作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你只要有順手把重要或者是有感觸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就好。先前就有提到只有長期記憶會被刻在腦海中,其他的都很容易被遺忘,所以很多時候靈光一閃得到的點子,很有可能在幾十秒後就完全不記得。而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你最好是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記錄時使用的工具可以是本小冊子和筆、語音或者是用evernote都可以,但不論是用哪一種,最好都可以整理在雲端上,這樣可以同時讓多個裝置讀取也能留下紀錄並好整理。

如何記錄

舉例來說,我現在紀錄的方法從一開始的想到什麼記什麼的心得感想的形式,又多加入了紀錄「每天發生的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知道每天都發生了哪些值得留意的事情,就像是列出歷史年表一樣,當往後想要回頭檢視時有非常明確的事件。

當你已經習慣這種紀錄的方式之後,你就可以慢慢開始試著寫作,把腦海裡的想法整理成一篇架構完整、內容較為清晰的文章。如果你不知道該寫些什麼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平時的積累還有紀錄多麽重要,因為他們都會成為你寫作的素材來源。

多次出售你的時間

寫作還有另外的好處是-可以多次出售你的時間。雖然我有時候會提到多次出售時間是一件能有效賺取收入的方式,但其實「多次出售時間」同時也是一件非常有影響力的事。想像一下你是一名老師,今天你在一個500個人的班上授課,那你所能夠影響的學生是不是就是一個只能接觸50個學生的10倍?那假設你把你的課程變成線上課程讓5000個人接觸到,是不是相當於50個學生的100倍?如果一開始你的同一段時間只能給予50個人,那現在你的時間可以分配給5000個人,那是不是相當於效率翻了好多好多倍呢?而寫作就是有這樣的好處-讓你能極大化的去拓展你的影響力。

小結

寫作真的是一件會讓你越來越上癮的一件事,這種感覺就像是健身,但是寫作是健腦。當你隨著不斷的訓練你可以明顯感受到體態和肌肉量的變化,但是寫作則是改變你的思維,甚至讓你能夠變聰明。不過與其說平時的寫作是用文字記錄生命的變化,但是事實上我們卻是反向透過文字扎扎實實地改變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切就從每天持續不停的寫作開始。

如何與人有效的交流?part 1 #207

大約從大學時代開始,我就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不太會社交的人。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太過黑暗,而造成聚會時的氣氛很詭異;有時候也會因為太過得意忘形、口無遮攔,而不小心傷害到其他人;又或者是因為想得太多,在和人互動時綁手綁腳的,進而造成互動上的尷尬;更有時候會因為滿腦子都是想要表現的想法,但卻變得鋒芒太露,進一步影響到整體團隊的氛圍。

雖然開始陸陸續續地意識到這件事情,但過去的我似乎也不太知道該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只是不斷地踩雷。但或許是雷踩多了,我漸漸的開始知道如何拿捏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此外,不斷的反思和思考,也讓我更能夠去了解如何照顧人們的心理狀態。而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彼此感到「舒服」。

人類真的是一種很敏銳的生物。在很多時候,一個人雖然嘴巴上沒有明講,但是心中的情緒和想法卻有可能在肢體語言上呈現,而在肢體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竟然能夠被其他人所準確地接收。所以一個緊張不已的人會讓其他人感同身受的緊張起來,甚至嚴重一點人們會因為這種集體的情緒痛苦不堪;另一方面,人類又有極度關注自我的傾向,我們常常會對別人的行為或是話語有過度的解讀,進而陷入一種不斷質疑自我的狀態。

所以在與人相處時很重要的是,如何讓別人在與你互動的過程中內心的狀態是持續感到平和的、甚至是舒服的,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很大的程度上你就能夠讓彼此的交流足夠順暢。讓其他人覺得舒服,可以讓這個世界更有效的運作,而不論對這個世界或是我們自己來說,這都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而要做到讓彼此舒服這件事其實也沒有那麼難,我想有意義的交流的核心在於-真誠的關心別人、給予協助、幫助他人成長。

這篇文章只是這個主題的開端,之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把這個主題完善,希望能夠打磨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論,讓人與人之間能夠有更好的交流。

 

讓人與眾不同的永遠是正確的思維+持續的行動 #207

今天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的內容是-「為什麼你一定要學會寫作?」。而大致上的內容也是笑來老師倡導寫作的好處,並且鼓勵大家一定要多寫作。但是看到這邊讓我困惑的是,若是每個人都寫作了,那究竟又有多少人能透過寫作來賺到錢或是與眾不同?雖然寫作的好處絕對不僅僅是著重在賺錢,更重要的其實應該是在思維的鍛鍊上帶給人的成長,但我畢竟這個專欄的主題是「財富自由」,我仍舊想要探討的是-如果大家都採取行動了,那是否還會依舊有差異以及優劣的產生?

而在思考這件事時,當初觀察一些行銷領域的想法或許能夠幫我解釋這個想法。

行銷一直是一個備受人們“喜愛”的領域,想要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們也是前仆後繼地不斷試圖湧進這個圈子,尤其是在網路和社群媒體崛起之後,內容行銷、SEO行銷、駭客行銷等等各種行銷都不斷地吸引人們的目光,想從事行銷的人也變得更多了。行銷這個領域因為進入的門檻相對較低,又可以細分成各個小領域,導致從事行銷這個行業的人真的是-不誇張的說,一狗票。而即使那麼多的人湧進這個領域,但是厲害的人依舊那麼的少。

在笑來老師的專欄裡,他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持續行動,其實你就已經超越了95%的人。」,而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個他很常提到的觀點「打磨」的話,或許我們就很容易看出人們究竟要如何脫穎而出、又為何永遠都只有少數的人能與眾不同。因為如果持續行動能夠勝過95%的人,那麼不斷的打磨自己的觀點就能夠再幫你勝過後來5%中的95%的人,而也許在其中還有其他的行為又能幫我們勝過其他95%的人。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下去,你就能越走越前面、越來越與眾不同,而關於這樣持續行動和打磨的觀點,在他文末的內容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仅仅这么一个问题,就会把这世间绝大多数文字过滤掉,你说它重要不重要?至于文笔什么的,不是不重要,但重要程度若是跟这个原则相比较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对自己的提问就会逐步细化、深入:

  1.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2.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的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3.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
  4.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
  5.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
  6. ……

之所以說正確的思維+持續的行動很重要,因為在我們已知所有的領域,幾乎都必須倚靠足夠的“正確積累”才有辦法產出好的結果,而且通常正確積累的量越多、成果越好;但是另一方面,錯誤的思維+持續的行動後果就常常會令人不寒而慄。因為思維一但錯誤,透過時間和行為的持續放大,最終的結果可能非常的可怕。

就像是那些相信可以透過賭博會是買彩券致富的賭徒,對,就是賭徒,絕大多數的他們都是不斷地成為別人的肥料,為其他人貢獻養分。因為回過頭來計算他們勝利的機率,他們的輸面永遠大於贏面,無怪乎不論是公益彩券、賭場、六合彩組頭們,幾乎都是賺得飽飽的。

此外,就像是我在學習coding和其他人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要學好coding,最重要的條件不外乎是:
1.找到好的教材2.能夠有指導你的人3.持續的”折騰“自己,並瞭解痛苦才是常態4.累積大量的練習時數

當能夠符合以上這些條件之後,除了很吃先天身體因素的領域之外,其他像是人們很喜歡說的「天賦」之類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忽略不看,因為這些都不是真正會讓一個人有效成長的關鍵。

我發現一些朋友雖然也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跟我相同的領域,但似乎卻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他們跟我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選擇的教材不同、是否有持續的折騰自己、有沒有人能夠指導自己;而相較起來,跟我使用相同教材又比我更努力、讀書又比我更徹底的朋友,他們的程度更讓我敬佩。而我的學習結果看起來比較好的這件事,其實也沒有什麼魔法,僅僅只是思維的不同搭配持續的結果造成罷了,其他跟我使用類似的學習方式而且也同樣變得相當優秀的人就是很好的佐證。

不斷的打磨自己的思維、持續地採取行動,其實就是一款特效藥,一個讓你能夠變得更好的神奇藥水。但他其實並不華麗,而是非常樸實,樸實到幾乎被所有的人忽略或是沒有真正的被採用。也許就像是查理蒙格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我的劍留給能揮舞它的人。」,永遠只有少數的人願意拿起這把劍去揮舞它,然後斬斷一切在面前的阻礙。


Hi 大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在討論持續行動。當時的我還是一個轉職中的臭宅,而現在的我正在一間電商平台擔任工程師。

最近我也利用工作之餘,做了一個可以同步搜尋電子書和實體書的網站,叫做EasySearch

操作方法很簡單,只要在搜尋欄輸入你想要搜尋的書名,就會自動幫你去博客來、Kobo、Readmoo、Tazze、Google Play等平台來搜尋。

此外,首頁還有目前博客來即時的「暢銷」和「新書」排行榜,讓你可以直接去比較這些書的價格。

如果平時有在看書的朋友,不仿試用看看吧:)

EasySearch – 台灣電子書、實體書籍搜尋比價網

你還在追求熱情嗎?還是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快樂的人生?#206

我們終其一生所在做的事情,無非就是為了現在、或是未來的自己帶來愉悅,而不管什麼行為,也都只不過是為了追求這個目標所使用的方式罷了。

先前的我就針對熱情這件事情寫了好幾篇文章,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不為別的,主要就是解釋我心中對熱情這件事的看法。而現在的我,跟20歲那時對熱情這件事有強烈追求的我不同的地方在於-我開始覺得熱情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重要,又或者是說,至少跟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比起來沒有那麼重要。

當我們要追逐所謂的熱情的時候,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其實大家說了那麼多,但是我想大家想得無非就是一個感到快樂的人生,而且人們即便是現在沒有感到那麼快樂,至少也會希望未來能夠的自己是快樂的,因此人們才不斷地努力著。

閱讀全文〈你還在追求熱情嗎?還是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快樂的人生?#206〉

最幸福的方式,就是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 #205

對我個人來說,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其實是一件都幸福的事,因為當你發現你能夠用更全面的視角去看一件事、有更多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並且幫助別人變得更好時,那種感覺真是棒透了。而其實更加幸福的方式,應該是幫助重要的人一起成長。

而如何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種方法。

讓自己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讓身邊的人也可以變得更好其實是我一直在追尋的目標,但令人尷尬的是,雖然你知道很多事情和原則都是好的,但是你說出口的時候沒辦法有效的讓別人認同,因為聽者並沒有辦法從你身上看到你說的神奇效用,而如果用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我不是能說那話的人

一個成功者說的話哪怕是錯誤連篇,仍會有人死心塌地的相信著;而一個普通人或是失敗者說的話哪怕正確無比,都有可能被嫌棄的一文不值。有時候我們信奉的不是正確的道理,而是身份地位“正確”的人的話。要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成為榜樣,用行為而不是一張嘴讓他們認同。否則就像是很多人口中總是嘴巴批評某件事,但是卻不斷的做某些事一樣。

所以對個人成長或是與他人共同成長的角度來看,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確保自己正在不斷的成長。

幫助他人降低進入門檻

除了成為榜樣之外,另外一件你能做的事就是為其他人降低進入門檻。很多時候當人們思考是否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之前,最讓他們躊躇不前的就是進入門檻太高、不知如何開始、無法預估後果。但如果你恰好是已經行動一陣子的人,你自然會知道初學者可能遇到哪些坑或是有哪些弱點,這時候若是你能夠從旁提點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種方式是製造讓他們接觸好東西的機會。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不認為某些事情是好是壞,大多是因為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所以容易有先入為主的概念。而若是你真的認為某些事情是好的、也確認這件事真的足夠好後,你可以做的就是提供別人接觸的機會,讓人們能夠接觸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深入了解,具體做法像是送一本好書、一場好電影、分享一些心得都是很棒的方式。至於別人最終接不接受,那就是別人的事情了,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最終選擇的權力,還有承擔結果的責任。

如何避免帶給別人有毒的觀念?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自己做了某些事是為了別人好,但是別人不見得會領情。這樣的行為一方面的風險是你說了別人認為被冒犯,另外的風險是究竟你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錯誤的話是否把別人帶到更離譜的方向?

帶給別人無用甚至是有毒的觀念,我想幾乎是所有的人在這一生中都會持續不斷面對的課題。因為尷尬的是,我們總是在說出去的當下、或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赫然發現,原來當時的自己錯得離譜,不只自己想錯了、做錯了,甚至還大肆宣揚這個可怕的想法。不過,其實你並不孤單,因為這幾乎都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課題,而很多時候正是當我們去傳遞自己的想法給外界、辯論、反思以及不斷地觀察時,我們才能從思想的碰撞中,提煉中那些能受得住考驗的觀念。

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海時,盡可能地用各種方式著墨,像是自主思考、查找資料、與人討論等等,試著讓這個觀念地完善,當你確定它真的足夠好的時候,再試著去推廣這個想法。而若是不幸的你發現你自己想錯了、做錯了的時候,不要執迷不悟、有錯就改,否則一直把有毒的觀念放在腦海當中,中毒最深的就會是你。

如何有效地傳遞想法?

除了怕帶給別人有毒的觀念外,另一個常見的情形是-傳遞了正確的觀念,但對方卻解讀錯誤​。這種情況其實很常發生,尤其是雙方的背景知識跟思維幾乎是很難同步,而理解錯誤或是反覆溝通基本上是不斷上演的情境。這種情況就像是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從小與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一起成長,當他們彼此討論如何操作機器、或是新的產品的訊息時,溝通之間的障礙相對沒有那麼大;但是當今天你在跟一位5、60歲甚至年紀更長的長輩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很有可能你會花上2倍甚至3倍以上的時間溝通,然後還沒辦法解釋清楚甚至搞得不愉快。同理,當一位長輩跟你討論他們那個年代發生的事、某項你不熟悉的專業時,這樣的情況也會不斷上演。

為了有效傳遞概念,傳遞者首先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簡化傳遞的訊息-讓它足夠簡單,但又不會太過簡單。一個好的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把可能讓學生望而卻步的觀念,重新梳理成更好理解的版本,讓學生少走一些冤忘錄;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老師把整個觀念搞得更難、更雜了,進而可能讓學生心理產生退卻,逐漸喪失學習的慾望。同理,傳遞者也應該試著整理出一個更好理解的版本,不要把人嚇跑了。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反覆」。這時候需要的就是雙方的耐心跟同理心,有多少人是學一件技能、一門領域一次就成功上手的?顯然是沒有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不斷折騰、反覆學習的過程才漸漸掌握,而在溝通時反覆也是有極其重要的角色。

結論

感到幸福的人生,應該是大多數的人追求的目標。而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開著一台車前往目標,那些在社會上常見的金錢、成就感、社會公義這些人們所同樣追求的事情,其實代表的是汽車所需的燃料。而幸福感,就是人生旅途中的美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