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真的很重要

實力-資本
實力-資本

如果現在有兩個人玩拋硬幣對賭(也就是雙方一方選正面、另一方選反面),每一把下注一萬元,最終將對方手上的錢全部贏走的人勝利。

請問,最終輸贏由什麼決定?

這其實不是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給個例子看看立刻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例子:
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今天甲手上有100萬,乙手上有只有1萬。乙如果想要贏過甲,賭贏甲的次數必須累計贏超過100次;反之,甲只要累計贏超過乙「1」次就好了。

閱讀全文〈實力真的很重要〉

優秀是一種習慣#187

createyourownlives-excellent-is-a-habit

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段話是在通往財富自由的專欄上提到的一段話,而後來我查了一下,這句話的原意應該出自於亞里斯多德,他說:

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一種習慣。

笑來老師用一個人是否對一件事情有「剛需」來說明一個人的自我驅動力是否夠強,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件是針對你有這麼重要你早就去做了、甚至會把它做好;而你若是老想著一件事但卻不去做,那就僅僅只是說明這件事對你來說沒有這麼重要。

習慣的力量

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大量的提到習慣的力量、還有習慣如何養成。就科學的角度上來看,每當我們執行一項行為時我們便會驅動大腦,並且使得大腦中的髓鞘開始包覆我們的神經元。隨著越多的髓鞘包覆在神經元上,在神經跟神經之間傳遞的電流就更不易散失,一個人就能夠養成習慣,因此熟練地執行某些行為。

習慣對人們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能夠在必要的時刻,熟練的操作許多的行為。就像是那些開車技巧熟練的人,當初大多都至少花上數十個小時在駕訓班,接著在大街上跟台灣險惡的交通搏鬥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像今日一樣輕鬆的開車;在許多像我20出頭歲甚至年紀更小的人來說,因為我們從小就是在需要不斷地用電腦的環境下成長,用電腦根本就像是天生的技能一樣。

而讓我們用這個角度來出發看一些厲害的高手,我們似乎也能夠察覺一些他們之所以傑出的端倪,對他們來說能夠熟練的使用一些我們看似極其困難的技能,就像是輕而易舉一般。

如果成為一名高手

雖然讓我來談這個主題似乎有點太自己為是,但是我想根據先前看過的資料還有一些經歷來解釋這個問題。先前有提到若是要讓自己上手一件事情,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執行某項行為。所以同理,若是你要讓自己能夠學會一個技能,基本上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使用它,直到你能夠熟練地運用為止。但是這還不是讓一個人成為高手的關鍵,還有另外一個關鍵就是你要不斷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之所以重要,就是如果我們只是重複的執行一些我們會做的事情,表示我們就已經停止進步了。簡單來說就像是:「學你不會的才叫學習,學你會的那叫複習。」。一個更生動一點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想打好籃球,當你學會了右手運球之後,你總不可能一輩子用右手運球,否則你會被守得死死的;所以你會開始學左手運球、crossover等等;接下來你要學會上籃還有進攻籃框,否則你是在場上玩帶球跑的遊戲嗎?;更進一步你要開始投籃,這樣才能有效的讓對手貼近你,你的切入才會更有威力。這樣刻意練習的過程基本上是永無止盡的,而每一次當你學會了新的技能、或是強化了原有的能力,你就更加鞏固了你大腦中的髓鞘,下一次你就更能夠輕鬆自如地使用這些行為。

而真正的高手,絕對是不斷的鍛鍊自己、讓自己能夠不停的進步。講到這裡一定要分享一下NBA球員們的訓練菜單。這些高手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表現相對傑出就停止練習,反而他們的練習量甚至超過程度一般的球員,若是要說因為他們的刻苦練習造就了他們今日的成就,我想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你的剛需是什麼?

對某些人來說,優秀(把事情做到能力所及的最好)就是一種剛需。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讓自己變得更好、試圖學透一些道理、甚至在領域中成為頂尖或是第一,這些事情就是他們的剛需,而這些需求也漸漸地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成了一種習慣。

當然這些行為對外人來說可能看起來很難理解,他們可能會說:「你把自己逼得這麼緊幹嘛?」、「你這樣太累了,生活沒一點樂趣嗎?」、「你這個人太功利了吧?」等等的各種意見,但是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根本就完全不是這一回事。舉我的例子來說(我不是自以為是的說自己優秀哈,我只是個魯蛇),我現在每天主要的活動就是Coding、看書、寫文章、休息、吃飯、運動,每天7點多起來,有時候還寫文章寫到快一點。我媽都會說:「不要這麼拼命,一個禮拜要留個2、3天休息,有空也要出去走走啊。」,我媽說得有道理,但是對我來說我做的僅僅只是愛惜自己的時間,還有去做那些我真正覺得有趣的事情罷了。

我把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省下來看書、寫文章、思考,對我來說這些活動遠比看一些無腦的節目或玩好幾個小時手遊有意義的多。而且我每天都能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進步(當然也有可能是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感覺說有多美妙就多美妙,這不是單純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的快樂。但是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可能不能理解這種感覺,就像是我每天都一定要看書,我覺得我沒從書中攝取到一點知識就會死掉;而同理,很多人每天都要運動、都要跟愛人相處,不做這些事情就會要了他們的命。而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僅僅只是每個人的「剛需」不同,而不同的剛需就造就了不同的體驗還有結果罷了。

把剛需融入生活當中

當你真的想要開始習得一個技能之時,你必然要想方法讓自己可以有機會不斷地使用這個技能,因為這是讓一個人學會一件事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否則在台灣過往這麼多年的英語教育,為什麼大家還是連幾句簡單的英文都說不出來?為什麼連簡單的書信都沒辦法書寫?就是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這些事情都不是剛需,而人們也從來沒有把使用這些需求融入生活當中。所以,從今天就開始去做那些你認為重要的事,讓自己養成習慣,讓自己一點一點地變得更好。

而之後有機會的話,我也會進一步分享如何養成習慣。

重讀刻意練習I#140

最近又重新拾起了《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一書》,裡面有太多值得讓人好好省思的文字和重點,讓目前不斷精進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我,又再次得到了啟發。

天賦真的重要嗎?

在柏林,有一群研究人員為了找出小提琴家優於同儕的原因,所以來到了當時的西柏林音樂學院,挑出了一群小提琴家作為研究的樣本。研究人員將他們依照能力分成良、佳、優三個組別,並依照各個指標來衡量他們的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在許多層面上三組小提琴家的差異並沒有太多,像是三組學生在音樂相關的活動(習琴、練琴、上課等),投入總時數都大約是一週五十一小時。但是其中有一個讓研究人員最感興趣的數據就是,他們在自發練習上所花的時間有顯著的差異。

 

一般來說,優組和佳組的學生一週平均獨自練琴二十四小時,而良組的小提琴家獨練的時間一週平均僅有九小時。而在估計了這群小提琴家們生涯的練習總時數後,得到了一個結果。到了十八歲時,優組的小提琴家平均總練琴時數是七千四百一十小時,佳組則是五千三百零一個小時,良組則是三千兩百二十小時。

而再讓我們看看另外一組在英國所做的研究,一群研究人員為了研究天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選定了音樂領域並找了257位學習音樂的年輕人作為研究對象,並將它們依照能力分成五組,包括經過激烈學科成為音樂學校的學生(頂尖組),和學習樂器至少六個月但最後放棄的人。

 

其中有一項結果顯示進入頂尖音樂學校的學生(頂尖組)和只是為了樂趣而隨意演奏的學生,到達第五級的平均時數都是一千兩百小時。音樂學校的學生達成某級數的年齡比其他學生早,純粹只是因為他們每天練習時間較長。

 

而我們也可以由此推敲一個結論-總練習時數與卓越表現極度強烈相關

 

而單純從以上兩個的實驗來看,我們無法直接找出「天賦」所帶來的顯著差異,更多的是在練習的時數。
親身實例
我曾經在大三時為了爭取去日本留學的機會,所以從零開始學日文並在一年後通過了日檢N2,而日檢N2也是很多日語學系的畢業門檻。當時有很多人聽到我只花了一年就通過日檢N2表示佩服,但是我當下只是覺得我每天都很拼命,通過檢定除了運氣好還有一點點的實力。而過了幾年當我看到總練習時數這個概念覺得很有趣,所以我就把日檢N2的一些通過指標拿出來看。

%e8%9e%a2%e5%b9%95%e6%88%aa%e5%9c%96-2016-10-02-22-32-59

「漢字圈學生通過N2的總學習時數約1150~1800個小時。」
在那一年我暑假每天至少讀五個小時,開學後每天早上會聽一個小時左右的NHK+看雜誌+上學校日文課等等,一天累積兩個小時以上不是難事。所以我掐指一算一整年下來我的總學習時數絕對超過1000個小時,離1150這個數字絕對不會太遠。所以我能通過N2,應該絕對不只是幸運。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有幾項特點
1.刻意練習是專為提升表現而設計的活動,通常有指導者從旁協助
2.能多次反覆進行
3.對練習成果持續提出反饋
4.不管是下棋、商業或是運動等的活動,都是心智層面高難度的挑戰。
5.它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接下來我想用我個人練習提升效率的方法來當作刻意練習的例子。

 

在一開始接觸目前的課程時,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需要認真看這麼多的英文文件(我大學都在幹麻@@),難免覺得有點不適應,加上我希望能夠越快通過課程越好,所以我幾乎是用囫圇吞棗的方式把第一階段的所有教材看過0.8遍(因為後面有些我根本就沒看)。接著就直接跳入後面的章節和做練習題,結果下場就是不斷地卡關,測驗的時候有些課本都有寫的東西我竟然毫無印象,即使open book也差了幾分而沒通過第一次評鑑

 

在下一階段的課程也是同樣需要事前閱讀文件,這次我就參考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這篇文章的讀書技巧-讀三遍。我的個人做法是,第一遍了解概況、第二遍關注細解理解內容、第三遍回頭把所有需要背誦的內容記起來。而這次的效果似乎好多了,我對內容的掌握度也提高了不少,背誦內容也提高了我對試題和觀念的反應速度。

 

但是我對這樣的成果還是不滿意,我猜應該還有更快的方法。所以這次我調整了我的閱讀方式,這次我改成讀四遍,第一遍也一樣是了解概況,但是我的第二遍是直接把所有的重點先背起來、第三遍是關注細解理解內容、最後一遍是用自己的話把重點解釋一遍。
(註:第一遍先閱讀了解概況是讓潛意識幫忙處理資訊。第二遍直接背誦重點是因為,習得一個技能的關鍵就是能夠熟練地運用核心概念,而既然核心概念需要牢記在心,先背起來鐵定不會錯。而且一但你背熟了,你每複習一次就是在強化一次。)

 

在這個提高學習效率的練習當中,雖然沒有指導者,但是我認爲刻意練習同樣也是一種可以習得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一但習得可以複製在自己的其他領域上,所以即使沒有指導者,但既然是重要的事情就得做,不論有沒有人教都該如此。

 

我在最近開始記錄每次完整學習一套資料所需要的時間,用作改進各個不同練習方法的基準。舉例來說,目前這份55頁的資料大約花上我10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所以如果下份有125頁的資料話的時間就應該少於23個小時,否則效率就是沒有提升(雖然會有資料難度不同的問題,但依我的觀察並沒有差異太大。)。而刻意練習的“過程”我倒是覺得滿有樂趣的,因為每當我發現我習得了新方法、學習的效率提升,就等於我有更多的時間學更多的東西、做更多的事,一想到這我就開心的不得了!

 

礙於篇幅,今天只稍微介紹了什麼是刻意鍊習、天賦是否麼重要還有個人操作的一些實例,之後更多的內容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跟大家一起探討。

追求卓越#128

createyourownlives-pursue-for-greatness

失敗了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是成功的時候大家都在想些什麼?

 

經過了好幾天的掙扎還有痛苦,我終於完成了新的assignment,然後我也利用完成後的空擋,回頭把之前沒做完的作業做完。在做先前的作業時,我發現我竟然進步了這麼多!以前看起來困難的問題,現在看起來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我想就這樣好好努力,所有的問題對我來說應該只會越變越簡單吧?

 

今天在聽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這本書時,書中的一個章節剛好在講述許多傑出運動家的故事,像是麥可喬丹、老虎伍茲和拳王阿里等等。這些運動員究竟跟其他人們有什麼不一樣,照理來說這在個領域的人都是非常頂尖的,但是憑什麼只有少數的人統治這些領域?

 

我剛剛抽空看了一下拳王阿里過去在賽場上的影片,在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對他的速度跟技能感到讚嘆,但是除此之外我更好奇一件事情,阿里和他的對手們,到底都在想些什麼?當你是第一的時候,每個人都想把你扯下來。你的對手想擊潰你、觀眾也想看你被擊倒。世人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看著曾經的神走下神壇,而且最好不是走下來,最好可以摔得鼻青臉腫。但是這個時候,這些傑出的運動員都在想些什麼?

 

書中說,老虎伍茲總是喜歡練習一些難度極高的球,像是他練習從沙坑開球時不只是把球放在沙坑上,他有時候會刻意把球多踩幾下,讓球埋得更深之後在開球;麥可喬丹在大學時即使是假日,也都會泡上好幾個小時練球,而在比賽輸球的隔天,他會花上更多的時間來練習投籃。這些球員們總是把自己置於不舒服的環境,讓自己時時刻意練習,強化自己的技能。

 

Marta Vieira da Silva,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子足球員,有興趣了解她的表現的人可以稍微看一下這個影片。曾經有記者問她,你覺得要成為一個好的足球員最必要的條件是什麼?她只回答了兩個字“Metal Toughness”。當阿里的挑戰者想要從他手上奪下腰帶時,阿里用他的拳頭粉碎了對手的無知。不過即使強悍如阿里,也總有狀況不好的時候。

 

在1997年,公牛和爵士在籃球場上上演了激烈的廝殺,前四場比賽兩隊戰成2:2平手,而第五場在爵士的主場鹽湖城比賽。在賽前Jordan食物中毒,病情相當的嚴重。但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Jordan即使帶重病上陣,依然繳出了38分、7籃板、5助攻、3抄截的成績,並幫助公牛隊拿下了關鍵的第三場勝利。

 

在今天我完成了作業之後,所湧現出來的感覺不只是滿足感,其實還有一種喜悅,一種稱之為能夠逃避痛苦的喜悅。其實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逃避痛苦是在正常也不過的行為,但偏偏就有一群人,天天把自己置於極度的不舒適當中。強者永遠不會覺得夠了,讓他們變強的永遠不是天份,而是無盡的努力還有“mental toughness”。而這些人也因此比其他人成長的更快、擁有更強悍的技能還有強大的心智。

 

不過我認為一般人不見得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痛苦,但我們至少一定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好好生活」。對一個熱愛音樂的鼓手來說,不時的跟其他音樂人切磋可能是生平一大樂事;對熱愛競爭的籃球員來說,對手太弱只會讓他想打呵欠;而對一個好好生活的人來說,每天都感到充實,就是最大的滿足。

 

你今天,感覺到充實了嗎?

【好書推薦】《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傑夫.柯文

卓越之路不是保留給少數命定幸運兒的特權,它是你、也是人人都能走的路。
小時候你也許從大人那裡聽過,如果要出人頭地,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像是邱吉爾、莫扎特、巴菲特,甚至是老虎伍茲這樣的人,你從小就必須埋頭苦幹。

  不過事實還不僅如此,所有我們看得到的天才人物其實必定經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洗禮,對練習結果進行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苦練,才有可能斬露頭角,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

這次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發光”,在這本書中作者試圖為讀者們解答,卓越並不是“天才”們的專利,我們的成就應是來自於信念和練習的方法。
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珍貴的知識,尤其是如何藉由刻意練習,讓人們不斷地成長,進而邁向卓越。我在這裡記錄了一點我自己的心得並結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天賦是成功的唯一解釋嗎?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數據試圖解釋,究竟什麼才是使人們擁有卓越成就的關鍵,而他試圖推翻天賦決定一切最好的例子,就是書中提到一名叫做波嘉的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卓越者並非得自先天遺傳,而是出於後天塑造。因此他找了一名自願與他結婚的女子-克拉拉,共同執行了一個將自己的子女,鍛鍊成為卓越人士的實驗。波嘉與克拉拉結婚之後,總共生了三名女兒,而在波嘉的訓練及教養之下,他的三名女兒蘇珊、蘇菲亞、茱蒂皆被他培養成世界頂尖的女子西洋棋好手(蘇菲亞曾經排名全球第六、茱蒂曾排名成為全球第一),培養成世界頂尖的西洋棋棋士。如果天賦是一個人成功或是卓越的唯一解釋,那這個故事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發?

刻意練習也許才是解答

老虎伍茲是世界傑出的高球好手,也是公認的神童, 但根據他父親的說法,他讓七個月大的伍茲開始看他打高爾夫球,從兩歲開始訓練他,從四歲開始接受專業教練指導,到了十九歲老虎伍茲開始在全美展露頭角。而在書中其他的例子當中,也大量提到了許多我們認為的神童或是天才,都是接受了大量刻苦、艱辛以及長時間的訓練,才達到今日傑出的成就。
但是很多的人這一生也很努力,但為什麼有人努力了十幾年還只是個課長,有人卻早已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了?努力似乎沒辦法完整的解釋成功的關鍵,而刻意練習或許才是解答。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一種有意識、為了提升自我技能的一種練習。以開車為例,當我們起初學開車的時候,我們必須仔細地學習如何打檔、油門的收放、方向盤旋轉的角度,而一開始往往是錯誤百出,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適應,而當我們漸漸地熟悉之後,我們開車時就會進入自動階段,因為我們早已習慣開車的節奏,但也是從這一刻開始,我們不再成長。
而刻意練習,就是讓人們不要落入自動模式,而是有意識地觀察自我的行為,並且不斷強化需要改善的技能。

如何刻意練習

在這邊不提作者的論點,書中有很詳細的解釋以及晚整的論點,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書中的內容。我個人刻意練習的做法是,訂出你要達成的目標,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然後去進行可以幫助你達到目標的行為,而一旦習慣了當下,立刻找新的練習方式繼續優化。

以我學習英文為例:

說來慚愧,雖然我學習英日文都有一段時間,但是真的還說不上能流利地使用這兩個語言。但是最近我發現我的英文能力開始有顯著的提升,除了閱讀能力進步外,連聽力也變好了。這些神奇的轉變讓我不免思考,我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才導致我有這麼大幅度進步的。
先說我做了什麼再來分析
“做了什麼”
(1)逼自己硬看困難的內容(2)仔細拆解句子(3)增加單字量
“分析”
1.逼自己看困難的內容:我發現當我們讀外文資料的時候,一發現困難度太高我們就會想逃避,而一逃避就沒辦法進步,所以第一步要逼自己去習慣困難的內容(刻意練習),這樣才有辦法往下推進。
2.仔細拆解句子:我覺得這是讓我英文進步最大的關鍵。早期的我常常都喜歡快速看過文章,利用已有的單字量去判斷整個句子的意思。但是我深深地發現我錯了!首先你必須要仔細拆解句子,再去了解一個句子裡是由各個小段落是什麼意思,最後組合整個句子,了解它最完整的原意。
3.增加單字量:沒什麼好說的。
“結論”
1.不要怕。2.學習拆解句子。3.要多下功夫背單字。
而但當我發我開始比較習慣,並開始自滿的時候,我立刻找了新的方法來練習,我必須在看完文章之後的五分鐘內,對於剛看完的文章發表自己的論點。而也許未來我會開始鍛鍊自己用英文來表達。

以上就是我刻意練習的方法,簡單拆解一下的話,步驟應該是:1.正視自己的問題2.找出適合的練習方法3.克服了問題之後,立刻繼續改善其他環節4.重複循環1、2、3。

卓越是一種選擇

我們都知道,為了要在某個領域傑出,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而當你選擇要擁有卓越的能力的時候,你就做出了一個選擇,你必須犧牲大量的玩樂時間,已投注在某個領域的大量練習上,你可能必須犧牲玩樂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等等都有可能;而同樣的,當你選擇要享受人生快樂的時光時,很可能就無法在某個領域擁有傑出的表現,除非你在玩樂的時候就在鍛鍊、而鍛鍊時就是你的玩樂時光。

如何為人生取得平衡

雖然要成為傑出人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刻苦訓練,但這並不代表你必須犧牲生命中許多重要的時光,你只需要做一件事-珍惜你的每分每秒。
從今以後不要再花太多的時間上網、從今以後要學習分配體力、從今以後要了解如何善用時間、從今以後要珍惜跟心愛的人的每次相處,而且你也要學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找藉口。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各種選擇所構築而成,所以,當你要把你珍貴的時間大量花在滑手機、上網的時候,是不是就喪失了真正享受人生的機會呢?

我所尊重的人

認真過生活的人,不論他們的職業是音樂家、freegan、企業家、運動員、水電師傅,我尊重所有善用自己的時間,只為了更精進自己、帶來更多改變的人。

如果有什麼想法,也歡迎留言給我還有其他人一起討論,現在就留言吧。:)

書籍內容簡介

卓越不是天才的專利,你的成就極限來自信念和練習的方法。

巴菲特、馬友友、伍茲,甚至莫札特,研究證明,這些「天才」和我們不一樣之處,在於他們長期、有方向地進行「刻意練習」自我琢磨。

卓越之路要歷經多年的嚴苛考驗,若非全心全力投入,誰都不可能達成。你必須知道你想要做什麼,而不是覺得、傾向或考慮要做什麼。

《Fortune》雜誌曾刊登過一篇非常受讀者歡迎的封面報導,名為《如何成就偉大》。於是雜誌的資深主筆柯文在讀者的期盼下,將這篇經典的封面文章寫成了這本書,為讀者揭開成功的奧秘。

成功不是僅僅取決於你的IQ或者EQ,成功的祕密也不在於「老天賞飯吃」,更不是自己埋頭「瞎練」就能達到目的。本書以科學的研究成果輔以實際的案例,鋪陳出「刻意練習」的機制:用持續乃至終身的時間,有目的地努力提高具體某個領域的表現水平,不論在商界、體育、音樂、醫學、象棋、科學和數學,包括談判、理財等每個領域都能依照這個成功法則來習得。

作者簡介

傑夫.柯文 Geoff Colvin

是美國最犀利、最受尊敬的評論家之一。在領導管理、全球化、創新與股東權益等相關議題,柯文堪稱意見領袖。

柯文以不同角色活躍於美國重要媒體。他是 Fortune 雜誌資深編輯與專欄作家,CBS廣播網節目主持人,每週聽眾達七百萬人。他的另一個角色是PBS電視台「每周華爾街」主持人,大部份收看企業報導的觀眾,不會錯過他的節目。柯文也是受歡迎的演說家,應邀在全球發表過數百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