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每日寫作
【每日寫作】成為一個進取型的人,而不是表現型的人#35

小結
【每日寫作】 遙想未來,你知道你的好日子不多了嗎?。#34

1.工作內容大量重複的工作
2.進入門檻低、易學習的工作
3.利用資訊不對稱和時間差賺錢的工作
【每日寫作】 想要完成目標?其實潛意識比你想像的更重要。#33
1.善用你的開機(或其他)密碼
2.在桌面輪播不同桌布
3.為自己設定每日確認清單
小結
【每日寫作】淺談如何突破思考的框架。#32

- 大量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
- 跟思考縝密、眼界廣的人交流
- 多嘗試任何你有興趣的事物
- 深度思考
大量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
多嘗試任何你有興趣的事物
跟思考縝密、眼見廣的人交流
深度思考
小結
【每日寫作】論企業文化-為什麼大家都討厭老板?但或許其實老闆更討厭你。#31
先問一個問題,要每個員工都喜歡公司是不是件很智障的事?
答案是對但也不對。 從老闆的角度出發,開公司就是要賺錢(當然也要自己要實現的目標),而請員工就是希望員工能為他分擔工作量,然後幫公司賺更多錢(或是省更多錢)。 從員工的角度出發,我來上班可能是為了糊口、追求個人發展、想做喜歡的事情等等。
老闆跟員工的想法有可能一致,也非常可能不一致。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何必強求員工跟老闆想法一致呢。畢竟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難改變的事情之一,就是人的性格。 不過讓我們再退回老闆開公司的角度,除了實現個人目標之外,公司盈利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老闆必定要找到與自己思想、目標一致的人,才有辦法讓公司快速的成長。
而既然改變別人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行為,那老闆們該怎麼做?
答案是:一開始就找到對的人。 這才是最重要,而且最一勞永逸的方法
關於老闆挑選適合的員工,我們或許可以參考李笑來的讀書筆記當中,提出他對於挑選合夥人的看法:當你在挑選合夥人的時候,你需要好好審視這幾點:
- 我了解這個人嗎? 他的優點、缺點都是什麼?
- 他信任你嗎?有多信任?反過來呢?
- 他出了任何問題,你都願意幫助他嗎?反過來呢?
- 未來的若干年,你們能做到榮辱與共嗎?
仔細看過這幾點你會發現,這些選擇的標準,只不過是試著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審視,那就是:這個人值不值得你花大量的時間相處、你們能不能一起努力、你有沒有辦法好好信任彼此。畢竟合夥做生意就像是婚姻一般,你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在你的心血結晶、還有對方身上。
知道自己要什麼,比什麼都還重要
當找工作時,每個應聘者都該好好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的未來上司、老闆,是我景仰而且在他手下學習的人嗎?
- 這間公司是否有好的文化,人們樂於分享以及一起努力嗎?
- 在公司裡,我的技能是否得以發揮?而是否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
- 這間公司做的題目我喜歡嗎?會是我花費大量心神去做的嗎?
當老闆找員工時,都應該好好問自己幾個問題
- 這個人是否熱愛我們的文化、產品或是團隊呢?
- 這個人進入我們公司,在各方面有辦法幫助我們成長嗎?
- 我會想和這個人坐下來好好聊天,並且有深度的互動嗎?
小結-了解自己,然後做出最好的決定:
一旦你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就能夠少走一點彎路。 所以,下次當你開始對老闆心生怨恨時,不要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責怪老闆,試著想想老闆為什麼會這樣想,你就可以釋懷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你應該繼續接受這個環境,然後成為一個奴員工。你只是要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體諒對方,然後試著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定。
【每日寫作】我們應該追求公平嗎?而追求公平是否重要?#30
在討論是否應該追求公平,我們可以先換個角度想想:為了追求公平,我們失去了些什麼?就教育的體系上來看,為了讓每個小孩受到公平的教育,所以同個年級的小朋友上著相同結束的課程、看著同樣的課本、寫著同樣的考卷。看似“公平”的教育機制,是否扼殺了每個獨立個體發展自我的機會?
在許多重大議題上,真有辦法達到公平嗎?
一個民主國家最公正的指標之一,應該就是歷經數十年、甚至百年所制訂出來的法律。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一條所提到的罪刑法定原則提到:「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所有刑法上的判定,都需有法條作為依歸,而一切的判決均由法條上的規定作為判斷。但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在台灣的一場判決下來,可能會牽涉到檢察官、證人、原被告雙方、雙方辯護律師、法官等人,看似公平的法律,在過程中牽涉到了多少的外在因素和個人的主觀判斷,更不用說有錢人和窮人能動用多少資金請到一個頂尖律師了。
看似對所有人都公平的時間,真的公平嗎?
讓我們看看兩點關於時間運用的議題:
1.可支配時間是否相同:每天都在為生計掙扎的人和財務自由的人,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同。
2.平均壽命是否相同:收入較高的人,在面對病痛時,更有機會接受好的治療,延長壽命
關於物理學上的時間:
根據時間膨脹效應,人們在以極高速運動的飛船時,儘管外界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歲月,自己卻沒什麽老化,因爲極大的速度會使飛船(和裏面的所有物體)的時間減慢。比方説,旅行者似乎只航行了一年,對地球上的人來説卻有十年之久。-取自維基百科
以上的例子僅是關於時間是公平的幾個反例,所以時間是否對每個人都公平?而我們又要追求此方面的公平嗎?
突破的唯一道路,試著接受事情的不公平:
所以我認為,與其追求公平,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公平,而我們也不見得需要追求公平。
假設現在有兩個同齡同班孩子,一個想成為頂尖的西洋棋大師,另一個想成為頂尖的科學家,讓他們同時在教室裡接受國民的九年義務教育,看似公平的制度,對他們公平嗎?我想答案很明顯的是否定的。
因此,在我們大喊著追求公平、並高舉公平旗幟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想想,追求公平是否有其必要。而在試著追求公平之前,我們更應該接受很多事情的不公平,才有辦法真正的解決問題。
-我接受了自己現在很多能力還不足,所以我試著讓自己的能力增強,才能創造我想要的人生。(人生的不公平)
-我接受了每個人可支配的時間不同,所以我更加努力創造出更多能支配的時間。(時間的不公平)
-我接受了台灣提供的教育不適合我,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自學,以解決自己的問題。(教育的不公平)
小結
對有自主能力的人來說,努力為自己的人生找尋出路,比追求公平更重要。因為比起追求公平,我們更應該追尋最適合每個人的生命軌跡的生活方式,因為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而絕對的公平,可能正是不公平的起點。
從今以後,不要再嚷嚷著誰對你不公平,沒有誰應該為你的生命負責。因為,能為你生命負責的人,只有你自己。
P.S.這個議題還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未來有機會再繼續好好地探討吧。
【每日寫作】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29
剛剛在翻由范冰所著的成長黑客這本書時,突然有很多體悟,“成長黑客”這個詞,在國外早就已經被討論到翻掉(當然還是有很多新的手法持續出現),但是國內大致上在今年才是整個蓬勃發展,被人們樂怯地討論著。看到這種現象,我心裡不免浮出了幾個疑問:
1.這種大家現在不停在探討的東西,我現在切入有勝算嗎?
2.我以為自己懂成長黑客,但我是不是根本就是個草包?
3.當一群人一窩蜂地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我該一起進去做嗎?
4.當一群人在研究國外五年前的東西時,是否該直接屏棄台灣的訊息來源?
針對第一點,我的回答是:
初非我比別人做得更好,否則我切入沒有勝算。所以對我來說正確的做法是,該學、想學的東西還是要學,但是絕對不能拿別人擅長的武器跟人對決,否則只是自尋死路。你應該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實力,然後找尋契機,並從中突破、奪得第一。
針對第二點,我的回答是:
常常你認為自己懂的東西,但你其實根本就不懂。其實人生上很像很多事都是依照此定律,當你認為你對某件事寥落職掌時,事實上你並沒有真的這麼懂,而自以為是的態度更往往是阻礙自己前進的障礙。
針對第三點,我的回答是:
絕對不要,因為你要是不夠強,你也只是一起當陪葬品。1.這點的回答跟第一點有點類似,因為大家都在做了,除非你比別人強,不然根本就不要鬧了。2.當人們都認為某件事重要or簡單而跳進去做時,你就該注意了。因為人一般都是很無知、貪求捷徑、不思進取,當一群人一窩蜂地在做某件事,必然是認為這件事簡單,而他們有勝算。不過事實上時,他們已經成為待宰的肥羊,等著被人坑殺或是欺騙。無論如何,你只要走自己的路就對了。
針對第四點,我的回答是:
台灣的資料,永遠都只能當參考。台灣的資料大多是二手甚至是三手的資料,更不用說有很多沒有營養的水貨。舉例來說,看翻譯的文章幾乎不可能像讀原文般一樣好理解,因為常會出現1.譯者水準不夠2.憑自己的理解做事等等各式不同的原因。更不用說很多沒有實戰經驗的人,讀了一堆文獻資料就開始跳出來當導師、當大師,而他們所創造出來的二手內容,更是不堪入目。
人是群居的動物,當一群人聚在一起時,自然會有安心的感覺。但同時我們該小心的事,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清晰的思想、宏觀的視野,所以一般情況下,當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時,可能不會為彼此帶來什麼有意義的改變,大致上就是彼此互相殺時間的小遊戲罷了。
所以,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尤其是一群你深信可能是民智尚未啟迪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你要走自己的路,不論其熱門或是不熱門,選擇走自己覺得最重要的路就對了。
2016.02.28粉絲團行銷心得
最近看到了一些不錯的紛絲團,利用聚集了不少人潮之後開始進行商品的導購。神奇的是平時很多粉絲團也試圖利用粉絲專頁來導購,但是效果為什麼這麼差?為什麼投入了這麼多心血轉換率還是起不來?為什麼粉絲觸及率一再下降?
今天我想針對我的觀察,提供一點心得。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做好行銷?
最近看到了一些不錯的紛絲團,利用聚集了不少人潮之後開始進行商品的導購。神奇的是平時很多粉絲團也試圖利用粉絲專頁來導購,但是效果為什麼這麼差?為什麼投入了這麼多心血轉換率還是起不來?為什麼粉絲觸及率一再下降?
今天我想針對我的觀察,提供一點心得。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做好行銷?
如何做好行銷
- 首先明確定義TA是誰?
- 你用甚麼媒介去經營?
- 你想達成怎樣的目的?
- 如何評估執行的效果?
而以一個做傢俱的電商為例,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
- 對(台灣)傢具還有傢具訊息有興趣的人
- FB
- 提升粉絲數並提高導購轉換率
- 粉絲數是否增加、網頁流量是否增加、轉換率是否提升
所以我們目前已經回答了“如何做好行銷”的一些問題,接著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樣才算是個好的粉絲團,而我們才知道如何經營。但是,我們思考的時候有時不僅要正向思考,我們也必須依靠反向思考來讓我們的考慮更周全。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樣才叫不好的粉絲團。
什麼是不好的粉絲團?
- 粉專留不住人(ex整天都在推商品訊息)
- 粉絲不信任你
- 你們的互動情形很差
- 他們不會買單你的東西
- 粉絲不願意大方分享你的訊息
接著我們再從反向推回正向,來看看什麼有什麼條件才叫好的粉絲團
什麼是好的粉絲團?
- 粉絲願意停留
- 粉絲們信任你
- 你們的互動情形良好
- 他們會買單你的東西
- 粉絲願意大方分享你的訊息
這些條件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 粉絲願意停留=>喜歡你分享的東西
- 粉絲們信任你=>你的言行一致、值得信任
- 你們的互動情形良好=>他們喜歡在粉專駐足
- 他們會買單你的東西=>你的東西解決他們的問題
- 粉絲願意大方分享你的訊息=>share your message make them around.
而當我們知道了這些條件所代表的意涵後,
我們可以這麼做
- 多談談傢具如何挑選、品質、細節該注意什麼?關於傢俱的故事、趣聞,甚至可以多多分享的公司理念,你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提供對他們有利的訊息。
- 你的粉專所談的、你的公司理念和你的商品品質要一致,甚至超出他們期待。
- 保持良好互動、互相關心。
- 你提供的東西,能夠恰好解決他們的問題(解決通點)。
- 提高你的信任感、創造出優質的內容。
回過頭來看,粉專只不過是個平台、一個讓客戶願意駐足的地方。你必須讓他們願意收到你的訊息、願意相信你,接著喜歡你、認同你,最後聚集屬於你們的部落。而你甚至可以在聚集了夠多的人之後,端出可以解出他們的商品,讓他們買單。
但你可能會問開始賣商品的那刻會不會就是粉絲們反感的開始?
而我的答案是不會!
你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他們感謝你都來不及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替粉絲提供良好的訊息、解決他們的問題,如果他們有問題想要解決,而一個深受他們信賴的你,就在他們面前提供了解方,他們為什麼不買單呢?
我覺得做生意的本質還是該回到人跟人互動的根本(心理學),你真心為了他們著想、考慮他們的利益,幫他們解決問題,就像你為了你任何你的朋友所做的事一樣。當他們看到你為了他們做了那麼多,你回收一點成本也不為過,不是嗎?
我如何挑書、買書
每個人的時間有限,除了閱讀之外我們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處理,因此如果能夠挑到一本好書從中閱讀、學習,除了能夠學到很多精華的知識之外,也可以避免因為挑到不好的書而浪費了時間,而我們也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享受人生。
閱讀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嗜好,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很喜歡看書,還記得小時候花了七個小時看完三國演義,或是沒事就喜歡跑到圖書館看書,大學的時候還完成了四年看完一百本書的小小目標(現在回頭來看,跟小時候讀書的神速比起來,大學四年才一百本書真是弱爆了……)
從以前到現在對於挑書、買書累積了一點點的心得,想要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為什麼挑書很重要?
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有限,除了閱讀之外我們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處理,因此如果能夠挑到一本好書從中閱讀、學習,除了能夠學到很多精華的知識之外,也可以避免因為挑到不好的書而浪費了時間,而我們也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享受人生。
我如何挑書?
我挑書的時候通常是因為剛好需要某方面的知識,或是有看到有興趣的書籍,一般我挑書會透過以下的方式:
- 我會先進到網路書店(如Amazon),如果有特定的書就輸入某本書,接著瀏覽書籍簡介了解大致內容,接著是看讀者的評比跟回饋。
而讀者的評比跟回饋我覺得是最棒的參考,因為你可以知道別人透過這本書得到了什麼啟發、而他們對這本書又有什麼看法,知道這些訊息可以幫助你下判斷。 - 如果我感覺對作者的書很有興趣,我會到YouTube上輸入作者的書名,聽聽他的分享,進一步了解書的內容。
- 看完書籍的相關訊息後,我會開始看Amazon系統推薦的其他書單,又或是從讀者回饋的部分,看看他們有沒有提到相同主題的書籍,然後進一步的查詢。
- 如果想要進一步的了解這個主題,我可能會直接到書籍分類中,找到best seller還有評比較高的書,點進去後重複步驟一、二、三、四。
- 看作者的其他著作、參考書目、推薦書籍(重複步驟一、二、三、四)
- 跟喜愛閱讀的人切磋、追蹤他們的訊息(重複步驟一、二、三、四)
我如何買書
一般在確定真的想入手的書之後,我主要會看三個東西,藉以組成我的購入輕鬆度,最後才購買。
- 語言:我最常買的書主要是繁中、簡中或英文三種語言,而在閱讀輕鬆度上:繁中>簡中>英文,但語言主要不是影響我最大的因素。
- 載具:分為電子書和實體書。實體書通常都是買二手書,除非很想買但沒二手的才會買新書;電子書常是因為價位便宜,或是內容好但無法在台灣取得時,我才會考慮購買。
- 價錢:價位通常是影響我最大的因素。便宜的實體書我會去Taaze找二手的,或是看博客來有沒有促銷;電子書則是去Amazon.cn、Amazon,或是其他平台看價位後決定。
註:如何購買亞馬遜中國的電子書
平常如果用台灣帳號登入Amazon.cn,會因為綁定台灣地址所以無法購入中國的電子書。我的做法是,申請一個中國用的Amazon密碼(帳號各地amazon通用,不同的密碼用以登入不同地區amazon),然後將送貨地址綁定中國地址,系統認定你在中國本地後,就可以購買Amazon cn的電子書了。
結論
我認為人要快速成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大量閱讀、大量實作,大量閱讀可以幫助你迅速瞭解資訊和概念的全貌,而實作則是幫助你更加熟悉。而隨著閱讀料的增加,腦內的知識也會累積得越來越多,而當人腦內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的數目之後,似乎就會發生”觸類旁通“、”茅塞頓開“的這種情況,加速你的成長,現在我對這種加速度的成長也只有大致的領略而已,之後有更多感觸之後,再好好地針對這個主題來分享,希望我的挑書、買書的方法有幫得上你。
如果有什麼想法也歡迎跟我分享喔:)
Photo via Ahson Wardak,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