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多是好事嗎?事情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217

在2014年的一場演講上,有一名觀眾問了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你總是長年穿著同一款衣服呢?」,而他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想把我所有的精力保留在對這個社會來說重要的事情上,而除此之外的決策,越少越好。

選擇多是一件好事嗎?

事情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要過度簡單

閱讀全文〈選擇多是好事嗎?事情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217〉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你會怎麼玩?#216

createyourownlives-live-your-lives-as-a-hardcore-player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款我最喜歡的網路遊戲叫做「天堂」。在那個還是撥接的年代,天堂幾乎是所有玩網路遊戲的人都會知道的一款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有各式各樣的角色,像是騎士、妖精、法師、王族等等,而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擅長的屬性還有特色,像是騎士擅長近身肉搏、妖精精通箭術、法師會使法術、王族負責組織血盟。

在每次的上線時間中,每個玩家操縱自己的角色去練功提升等級、解任務、賺錢買裝備和道具,累了就在村莊或血盟小屋聊天喇賽。隨著時間過去,有些玩家的等級越練越高、累積的財富也越來越多,甚至成為那個世界中數一數二的強者;有些王族角色從默默無聞開始做起,從原先的一個血盟慢慢擴張勢力,最後帶領夥伴們佔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城堡成為領主;又或者有些人並不喜歡競爭和打鬥,反而熱衷解任務或著是享受跟網友聊天相處的每一刻。

關於人生

閱讀全文〈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你會怎麼玩?#216〉

不論從事什麼職業,最重要的都只有一件事 #215

想幹活就幹活、想休息就休息,當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沖杯咖啡犒賞自己,偶爾給自己放放長假什麼都不管。

這是我對freelancer的一種「美好」的想像。

很多在工作的人們可能不只一次在腦海裡出現這樣的念頭,「以後我一定要辭職當個freelancer或是出來創業,再也不想被人管了!」,而我也不止一次聽到周遭的人們說「如果真的在職場上得不到我想要的就出來創業吧?」。每每當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都不免心驚膽跳,並且在心裡嘟囔著:「當個freelancer和創業哪有這麼簡單啊?」

閱讀全文〈不論從事什麼職業,最重要的都只有一件事 #215〉

「愛惜時間」,絕對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習慣… #214


我一直很喜歡一個公式:

累積學習成果 = 學習效率 X 累積總時數

它樸素的解釋了要真正上手一個技能所需要經歷的過程。要有好的學習效果不是時間花得多就好,否則就是事倍功半,更可怕的是如果一開始走錯方向,花得精力越多錯得越多;另一方面,學習效率越好需要的總時間就越少,達到目標的速度就越快。

而不論是持續做對的事或錯的事,都會隨著你投入的時間加乘它的效果……

 
閱讀全文〈「愛惜時間」,絕對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習慣… #214〉

跟聰明人做朋友,一種讓自己幸福的方式 #213

跟聰明的人交流是個怎樣的體驗?

跟聰明人交流時最快樂的事就是可能不時會有這樣的驚喜,像是「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想啊」、「別人竟然都是這樣思考的」、「竟然還有這樣的做法啊!」,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受到他的思想啟迪,你能感受他對這個世界有比一般人更深一層的認知,而他在許多領域和觀念上都有足夠深的認知、還能互相做有效的連結。

也因為對方是「聰明人」,所以他甚至更知道如何在交流時去體諒別人的心情,讓對方感到舒服。而跟聰明人交流有許多的優點,所以往往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會反向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閱讀全文〈跟聰明人做朋友,一種讓自己幸福的方式 #213〉

關於痛苦與成長 #212

昨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大意上是:「你寫作有因為每天寫而越來越快嗎?」。這個問題讓我稍微思考了一下,因為確實一件事情每天做應該會越做越上手才對,但是我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以我寫作的角度來看,我期許自己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是寫出自己有所體悟、能讓讀者有所收穫的文章,所以很多先前寫過的主題或是邏輯跟架構不夠完成的文字,我是不會把它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釋出,頂多就是留在草稿當中。

但是正因為給自己的期許是一天寫大約兩千字並盡可能地每天生出一篇文章,這就導致我需要不停的思考、學習還有輸出文字,所以整體上來說並沒有真的比較輕鬆,因為更深入的思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閱讀全文〈關於痛苦與成長 #212〉

把時間當作朋友 #211

隨著每天的體悟還有反思,越來越覺得人生的一切都是與時間有關,更準確地一點說是-與是否好好利用時間有關。

為什麼要把時間當作朋友?因為幾乎所有值得完成的事情都需要「積累」才有足夠的能力辦到,而積累這件事情又建立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持續地從事某件事,就像是我很喜歡提到的一個公式:

累積學習成果 = 學習效率 X 累積總時數

一個人是否能夠有效掌握一個技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效率」乘上「累積總時數」。不論一個人的學習效率有多高,沒有足夠的時間累積,那基本上這個人沒辦法有太顯著的學習成果;而如果學習效率高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是白搭,更不用說是那些學習效率低,但卻「極度珍惜」自己的時間,捨不得花一點點來持續學習的人了。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強者中的強者尚且如此,更何況吾等凡人。

在一個人的人生當中,我們總是在不同的身份間轉換-伴侶、家人、朋友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好的伴侶、好的朋友、好的家人,你必然要在對方身上花上足夠的時間關心他、幫助他、與他交流,一個人對你越重要,你越應該在他身上花上足夠的時間。

而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長壽時,不應該單純看一個人的實際壽命,更應該看一個人在他的人生當中經歷了什麼、體悟了什麼、完成了什麼,否則富蘭克林又怎麼會說出“”Some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呢?沒有認真生活的日子,又怎麼能夠算是真正活著呢?

把時間當作朋友。因為你會深刻的了解到,有些事情只要你真心善待,結果總不會太壞,而時間這位朋友,永遠都不會讓你失望。

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210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雅各比

當思考問題時,若是能夠反過來想通常都能讓原本難題的答案呼之欲出,就像是很多人可能會苦思找不到良好的伴侶,但如果靜下心來思考,我們可能會發現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那麼難解決。

要找到一個好伴侶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查理蒙格

關於找到好伴侶的方法,更直白一點的答案是-成為你心目中良好對象不可或缺的人。當他們極度需要你的時候、而你也確實非常有用的時候,那你又為什麼不比其他同時在檯面上的人們更有優勢呢?而如果要成為一個被極度需要且真的有用的人,只要反向思考對方真正的需求有哪些,而做到這些需求對你來講也是件好事的話,那就找出方法儘管去做吧。

要如何成為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人?

最赤裸裸的答案或許就是「成為一個對別人來說有用的人」,就像我曾經在《希望我能夠當你的好朋友,一個有用的朋友》這篇文章提到的一樣,由於所有的人都是自利的,而正是因為跟你交往「有利」,所以人們才願意跟你相處。但是我必須再次澄清,這種有利並不是所謂的條件交換,而是人們因為跟你在一起覺得開心、愉悅、有所收穫等等,所以才願意頻繁的交流,而所謂的「有利」只是所有行為的最終本質。

不過在正式開始討論「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人」之前,我們可能還要再花點時間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應該成為社會、或是別人所需要的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是,因為一個人被高度需要,因此人們自然會高度的重視他,並且盡可能地善待他。相較於其他人來說,一個被極度善待的人自然可能有更強烈的幸福感。而最終,感到幸福幾乎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我們平時所搜集的像是金錢、成就、信任、平和、友誼、親情等等的快樂貨幣,最終也是拿來兌現所謂的幸福感和快樂。既然被這個世界需要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那這件事顯然就是值得去好好完成的一件事。

實際上要如何做到?

但是既然我們知道了「凡事反過來想」就能推導出對方的需求,接下來我們就能透過更為完整的執行步驟,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在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的文章中就有提到這樣的內容: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被我們身處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花時間琢磨

1.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需要的又是什麼?
2.我是那個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嗎?
3.如果我能,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須?
4.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5.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

而上述這樣思考的過程,適用於幾乎所有的領域。當我們學習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方法都是彼此相通的,就以上面這樣不斷挖掘更深入事物本質的思考方法來說,基本上適用於所有的領域。當你能夠試圖且真正的想透一些領域之後,你自然就能夠抓到事物真正的本質,才不會花了大把的時間卻完全沒有實質的產出。

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

關於最後一點,「有必要一定要由我滿足這個需求嗎?」我倒是也有滿深刻的體悟。一個有趣的人大概會是被最多人需要的朋友類型,但對我來說我想要成為的是真正「有用」的朋友,或是更準確的說,我希望成為的是一個能夠花上相對少的時間卻能夠有效幫助朋友的人。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棄了需要頻繁社交或是讓大家覺得有趣才能維持的友誼,把時間花在轉而去讓自己有效成長,最終在未來朋友某一天需要幫助時,能夠給於真正實質的協助。而不是雖然在日常給予了足夠的陪伴,但卻可能沒辦法幫他們越過真正的難關。所以是不是成為個有趣的朋友從我的角度來上看根本沒有那麼重要,既然沒那麼重要那被捨棄掉一點都不可惜。當然,某種形式的友誼都有他們的價值,但是對我來說能夠同時自我成長且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又能夠極度有效地幫助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小結

只要能夠依照正確的步驟不停地執行且琢磨的話,要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其實會比想像中還要簡單,不過真正的考驗卻是來自於人們的不思考與不行動,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裡退出。所以,從現在開始打開你的電腦或本子,開始思考要怎樣才能夠被這個世界所需要,又該做些什麼才能滿足這個條件,只要現在開始持續行動,就有機會離自己的里程碑更近一步。不作為顯然代表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直接洗洗睡了,而最終這世上的每個人的人生,也不都是由人們過往自己的行為所堆砌而成的嗎?

用串聯和並聯提高做事效率 #209

相信大家在國小的理化課上都學過串聯和並聯這個觀念,而國小課本中的範例就是使用多顆電池串聯或並聯的方式來讓電燈泡發亮。如果讓我們用串連和並聯的方式來解釋做事的方法的話,串聯就是-將一個時間段分給多個任務;並聯就是-在一個任務中完成多個目標。

關於串聯:

串聯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讓你同時開啟多個戰線,而在戰線日漸步上正軌時,便會帶來巨大的綜合效應。

平時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應該一次完整處理一件事之後,再集中精力處理另外一件事。像是有些學生準備大考時可能會一整天花上7-8個小時讀一門學科、隔天再讀另一門,依此類推,不斷的循環下去。但是我認為比較實際的作法應該是把各個學科適當的分配到每一天,因為即使大部分的學科或是工作,並不真的需要連續長達7-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才能產出好的效果,可能僅需要拆成兩次3-4個小時,或是四次1-2小時的效果反而更好。

Spaced Repetition

根據艾賓豪斯遺忘曲線,一般來說在我們學習某個新知識的當下是記憶最鮮明的時刻,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遺忘的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我們總是能在適當的時機複習學到的觀念,就能重新把記憶抓回來,甚至能夠減緩遺忘的速度。所以如果你一週有七個小時讀某個學科(如英文)的時間預算,把這七個小時的時間拆分成三天2個多小時或是一天1個小時,顯然會比一天7小時更有效率,因為短時間但卻頻繁的接觸,或讓人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不同的地方找答案

一個想要在考試上得到好成績的考生,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準備」考試上可能是不智的,因為他可能拼命的用效率較差的方式不斷學習;更好的做法應該是撥出一段時間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或是每天定期運動20-30分鐘幫助提高注意力。這些方式都能有效的提升讀書的效率,而不是一股腦的埋頭苦幹,但整體效率反而更差。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即將從屏東出發到台北,但是在交通順暢、預算無虞的情況下卻選擇了徒步行走,並且無比認真的走著,最終花了好幾天才到達終點;而另外一些同樣要去台北的人,卻是不疾不徐的直接前往火車站或高鐵站,輕鬆愜意的抵達終點。

融會貫通

重要的知識和觀念,通常都是彼此關聯又能互相解釋的,像是一間公司在總資產不變的情況下,更多的流動性資產可以讓公司更靈活的支配資金來面對挑戰,像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很多體質良好的公司雖然有很多固定資產,但是手頭上的能運用現金不夠,就因此導致公司破產;而把這個觀念帶到人的身上來看,一個人身上有更多能在各個工作處所流動的技能,顯然是比哪些僅擁有流動性較低技能的人比起來有了更多選擇權。

像是一個有良好英文能力跟codling技能的人,他幾乎可以在全世界(為全世界)工作,而不容易受到母國的經濟或是局勢動盪影響;而另一方面,一個印尼文及coding技能良好的工程師,可能只能做印尼當地相關的工作,即使他的coding技能跟英文良好的人的程度差不多,但是他們的薪水可能至少差了一個零。

關於並聯

為什麼要在一個任務中同時完成多個目標?因為這樣做的話在相同時間的條件下,你就能比別人完成更多的事情,省下的時間就可以拿來做更多事,而這樣不斷的循環下來你就等於更長壽、體驗了比別人更多的人生。像是有些人平時工作是上班打卡之後就等著下班,唯一的目的就是領薪水;但對其他有些人來說,在工作中這「一件」事情當中,他們可以做的可多了,像是學習並成長、享受樂趣、領取薪水、結交朋友等等。

所以如果你要學習一種語言,絕對不要只是窩在書桌前看書,找出能夠對你幫助最大、滿足最多目標的方式才是王道。像是如果你想學日文又剛好喜歡coding的話,你就可以找「日本人」寫的日文書來看,還有看日本的技術論壇並積極交流,因為這樣等於你同時在學日文、coding、還跟許多的日本人建立連結;如果你想練習英文寫作,不要只是寫寫流水帳,你也許可以開個部落格寫一篇架構完整的文章,而且你應該針對你有興趣的領域長期分析並表達想法,甚至你還能夠把你的文章投稿到相對應的外國網站,因為這樣的話你等於同時在做1.練習英文寫作2.深入了解某個領域3.鍛鍊自己的思維4.推廣自己的想法。

以我的例子來說。像是在過往幾個月學習編程的時候,因為必須大量的看英文教材和影片,所以這段時間下來我除了coding的技能提升了,對於英文閱讀的理解力和聽力也強化了。又或著最近花了不少時間跟先前的日本老師還有他的學生用日文聊天,除了交朋友還讓我有不少的時間能夠練習日文,同時間達成兩件事何樂而不為呢?隨著每個人的年紀和經驗的提升,每個人的時間基本上都會變得「越來越貴」,而要如何真正的有效率的使用自己的時間顯然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

相較之下很多人做事都只有單一目的,甚至毫無目的,這樣長久看下來其實是很可怕的,因為用串聯和並聯同時完成多個目標的人,跟一般人的世界完全是不同的量級。像是跟一般人比起來,他們學到的事情比較多、體會到的快樂比較多、賺的錢比較多、完成的事情比較多,而當然,他們的勞累程度也會比較多。但是既然串並聯是更高效地完成目標,那這樣用稍微較多的勞累,卻換來更為豐富數倍的結果顯然是非常划算的。

小結

所以往後不過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多思考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同時併聯更多的目標然後一起達成。雖然一開始很痛苦,但是時間一久逐漸上手後你就會發現效率顯著的提高,而複利的效應也會慢慢地展現出來,你甚至有可能突然發現自己跟身邊的人已經完全是不同量級的程度。這一切,都從你開始更高效且有目標地去規劃自己的時間開始。

用文字記錄生命的變化 #208

從去年五月份持續寫作到現在,也已經過了快一年了,而事實上我更是從前年12月多就開始記錄自己每天的想法,到目前為止也累積了400多篇記錄。為每天的生活還有反思做文字紀錄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一點一滴的變化。

為什麼要用文字作紀錄

基本上我們人的大腦沒有無限量的儲存空間,只有那些真的進入到長期記憶的東西才會被牢牢記在大腦裡,在其餘的情況之下很多資訊都會漸漸散失,不然就是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才能維持在大腦裡。所以透過文字的儲存,可以適當舒緩你大腦的壓力,並讓你更有效地使用你的大腦。而除了增加大腦的運作效率之外,很重要的事我們可以很真實的記錄自己當下的想法、情緒還有思維層級。

就像我現在回頭看自己以前寫的文字,有時會覺得有趣而會心一笑、有時會眉頭一皺想說這是什麼鬼,但是我確實可以看到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在思維和心態上的轉變。這種記錄每一個重要時刻的方式是騙不了人的,這就像是把生命的每個歷程都刻在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地方,而比起人類回不斷“改造”自己的記憶,單純的文字顯然更值得相信。

用文字記錄生活除了單純的記事之外,另一個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寫作,因為持續寫作是一個鍛煉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還有分析能力最好且成本最低的方式。

當我試圖要用文章表達一個觀念,我必須要先試圖足夠參透這個觀念,才不會到了最後在胡說八道;為了每天都盡可能的產出一篇文章,我必須不斷的學習、反思、搜集素材、記錄心得,而這樣做的效果就是讓我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為了讓自己的想法能夠有效的傳遞,而不是因為含糊不清地表達而讓人無法吸收,所以我必須不斷的打磨更能夠理解的傳遞方式。

如何開始

要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寫作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你只要有順手把重要或者是有感觸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就好。先前就有提到只有長期記憶會被刻在腦海中,其他的都很容易被遺忘,所以很多時候靈光一閃得到的點子,很有可能在幾十秒後就完全不記得。而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你最好是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記錄時使用的工具可以是本小冊子和筆、語音或者是用evernote都可以,但不論是用哪一種,最好都可以整理在雲端上,這樣可以同時讓多個裝置讀取也能留下紀錄並好整理。

如何記錄

舉例來說,我現在紀錄的方法從一開始的想到什麼記什麼的心得感想的形式,又多加入了紀錄「每天發生的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知道每天都發生了哪些值得留意的事情,就像是列出歷史年表一樣,當往後想要回頭檢視時有非常明確的事件。

當你已經習慣這種紀錄的方式之後,你就可以慢慢開始試著寫作,把腦海裡的想法整理成一篇架構完整、內容較為清晰的文章。如果你不知道該寫些什麼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平時的積累還有紀錄多麽重要,因為他們都會成為你寫作的素材來源。

多次出售你的時間

寫作還有另外的好處是-可以多次出售你的時間。雖然我有時候會提到多次出售時間是一件能有效賺取收入的方式,但其實「多次出售時間」同時也是一件非常有影響力的事。想像一下你是一名老師,今天你在一個500個人的班上授課,那你所能夠影響的學生是不是就是一個只能接觸50個學生的10倍?那假設你把你的課程變成線上課程讓5000個人接觸到,是不是相當於50個學生的100倍?如果一開始你的同一段時間只能給予50個人,那現在你的時間可以分配給5000個人,那是不是相當於效率翻了好多好多倍呢?而寫作就是有這樣的好處-讓你能極大化的去拓展你的影響力。

小結

寫作真的是一件會讓你越來越上癮的一件事,這種感覺就像是健身,但是寫作是健腦。當你隨著不斷的訓練你可以明顯感受到體態和肌肉量的變化,但是寫作則是改變你的思維,甚至讓你能夠變聰明。不過與其說平時的寫作是用文字記錄生命的變化,但是事實上我們卻是反向透過文字扎扎實實地改變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切就從每天持續不停的寫作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