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序位效應增加學習效率#152

Spread the love

createyourownlives-use-serial-effect-help-your-learning

今天在《廚藝解構聖經》這本書上看到了序位效應這個名詞,覺得非常有趣,所以花了點時間稍微研究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序位效應?

根據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名詞解釋如下:

「序位效應是指在學習有系列關係的材料時,學習效果會受材料在學習時所處位置的不同而有差異。在系列的學習材料中,最前端和最後端部分的學習效果高於中間部分。例如,記二十個單字時,最前端及最後端的單字最容易記住,而中間的就容易遺忘。當前後兩端的也有遺忘現象,故而前端的遺忘部分稱為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後端的則稱為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

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經歷了一個事件或學習一個概念之後,一開始接觸和最後才接觸到的最容易記住。而初始效應(一開始)比較容易被記住的合理解釋是,大腦有比較多的時間處理這個資訊,並把它放在長期記憶中(long-term memory);而時進效應也容易被記住的合理解釋是,因為才剛接觸不久,所以還在工作記憶中(working memory)因此記憶猶新。

Serial-Position-Effect

而序位效應應用在學習上的實例就是,單一次的學習時間拉得越長,效果越差。舉例來說,在台灣的中小學甚至是大學的課堂,基本上一門課的時間都以50分鐘內為上限,基本上不會再高了。因為時間一長,我們人的專注程度就會逐漸下降,而時間越長,下降的幅度就會越明顯。我相信大家應該也都經歷過上課一開始精神抖擻,但是過了10分鐘之後就開始出神,等到時鐘走到離下課時間不久時才又開始活躍起來(小時候上學最期待的就是下課XD)。

因此,我們應該要如何利用這個新發現,幫助我們學習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過長的工作時間切短。像是把原本每一個半小時休息一次,切成每45分鐘休息一次,必利用這十分鐘的時間起來走個路甚至是伸展,透過這樣簡單的做法,就能提高你的記憶力和專注程度。

Serial-Position-Effect
註:在《廚藝解構聖經》書中一個半小時的學習區間中,回憶的效率最低會跌破50%,但因為無法取得另一張圖片讓大家對照,先說聲抱歉。

而因為專注程度提高,有效記憶的程度也隨著增加,也就是說-單位時間內學到的東西更多了。

以我現在的讀書情況來說,我是每45分鐘休息一次,並利用休息的時間在腦海回顧一下剛剛學了什麼、默背名詞還有將各個概念之前連結起來。而一般來說都是邊走邊思考,因為稍微活動一下除了舒展筋骨,也有助於增加大腦活躍程度、幫助吸收。

 馮雷斯托夫效應

接著再跟大家介紹一個馮雷斯托夫效應的東西,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

「馮雷斯托夫效應(Von Restorff effect)是指個人對學習材料或所見所聞的資訊,容易記住最特殊的部分的現象。例如:有一些參考書將重要的資料,以不同顏色或特殊的字體標示出來,就是利用雷斯多夫效應來加深讀者的印象。」,而其實文章中的大標題、小標題等等,也有類似的效果。

Serial-Position-Effect
馮雷斯托夫效應和序位效應的交互影響

而如果再以剛剛的45分鐘的學習區間來看,若是在中途加入其他比較刺激性或是引人注目的內容,同樣可以進一步推升回憶的效率。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實例,就是在電影中加入出人意料的情節,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重新抓回他們的注意力。

不過呢,馮雷斯托夫效應要如何主動由學習者掌握並執行我倒是還在思考答案。因為從設計教材或教學者個角度來看,要製造這樣意外的驚喜或是突出並不困難,像是老師常會在課堂中途講點小故事、有趣的笑話都有類似的效果。但是學習者要如何不再打斷自己的思緒下,創造這種特殊的情節呢?這倒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先試著掌握序位效應,妥善的分割時間提高整體的記憶程度,雖然看起來可能只是10-20%的改變,但實際上卻是相當巨大的差距。舉例來說同樣時間內100個單字你可能只能背50個,別人卻可以背6、70個,所以多經過幾個週期,對方的單字量就是你的好幾倍了。也就是說,好的效率能增加你能自由支配的時間,能不重視嗎?

結論

在行銷界有一個名詞叫做優化(optimization),意思就是把所有的東西變得更有效率,而這個優化的過程基本上不會停止,會永遠的持續下去。而學習的效率和人生其他的事情,永遠是可以透過不斷的優化取得更好的結果,就像如果可以持續優化我們的人生,就有可能越過越幸福一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