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證明自己,而不是話語#200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世界最著名程式設計師之一

對於那些面對機會卻沒辦法掌握的人,常常會喜歡對自己或對方說一句話:「為什麼不能給我一次機會?」。但其實我覺得這時候應該換成另外一句話可能更合適:「過去這世界給了你多少機會,你為什麼沒有好好掌握?」

你要如何證明你是最佳人選?

面試官可能是公司裡最尷尬但責任也最重的一個職務,因為招進來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對公司產生極大的貢獻或是傷害,而這些人是否能夠錄取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面試官的手裡。當今天有數十數百個人來求職,面試官要如何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但卻極有效的挑出適合的人才?

閱讀全文〈用行動證明自己,而不是話語#200〉

當個修行者,而不是個信徒#199

昨天談到了一些我對於“神”的看法,今天我想要提出一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修行,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與其單純的拜神,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做以下這些事:

了解他們的成長軌跡是什麼?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我們可以試著去拆解那些“神”的成長軌跡、經歷、學習項目,你就可以漸漸知道,到底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才會有今天的這項成就。你知道Bill Gates、Mark Zuckerberg、Elon Musk、Jeff Bezos這些億萬富翁都有什麼共通的特點嗎?答案是他們都會coding、從小就浸淫在學習當中、都被當作神童、也都曾就讀美國名校。

當然,成功基本上是不可複製的,但是如果你瞭解他們的背景、甚至是反覆去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當你仔細去研究,你會發現那些厲害的人都在取得成果之前,並已經投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練習,一步一步的累積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取得自己的成就,沒有什麼是一步登天的。所以,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好好修練自己,而不是癡心妄想會吃到天上掉下仙丹的就能得道成仙了。

他們現在都學習些什麼?

一個人的思想會決定行動,所以其實你可以透過瞭解那些厲害的人正在學習什麼、關注什麼、如何做事等等。因為透過瞭解這些,你就可以知道他們認為什麼知識和領域是重要的,而未來的趨勢又是什麼。接著再從你自己的角度來看,去思考哪些東西是你該學的、該做的,哪些又是不應該做的。透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判斷力還有下決策,假以時日你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方向。

要成為他們一樣要付出什麼代價?

所有的事情都有代價,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們,背後都很有可能背負著不為人知的壓力。Larry Page身為Google的創始人,從25歲開始經營這間新創公司,而在這19年間,他每天都被高速成長的壓力追著跑。但是身為Google大家長的他不能示弱或留下一滴眼淚,否則下面的人會怎麼想?而作為一個億萬富翁,如果他抱怨自己的生活很難過,基本上他得不到任何的同情,甚至可能被丟雞蛋。

我們往往稱羨那些光鮮亮麗的人,並且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神采奕奕、受人景仰,又或是希望跟他們一樣大展長才。但或許,這些都只是錯覺,因為我們只看到他們在螢幕前的笑臉,卻沒看到他們身上滿滿的傷疤。所以,先暸解要成為這樣的“神”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也許你的想法就會完全的不同。

開始行動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Tyron Edwards

花了那麼多時間研究、思考、琢磨,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是行動,不行動永遠都不會有改變。也許一開始會很不適應,很不習慣,但是我們終究會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看看小朋友學走路好了,哪個小孩不是跌跌撞撞的過來的,如果摔倒了幾次就不嘗試了,那我們人類現在應該都還是在用四肢行走吧。

結論

不要只是單純的拜神,你當然可以尊敬他們,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習他們的美德、仿效他們的行為,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畢竟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過上更充實的生活。即使是拜神,我們求得也不過就是這些,不是嗎?

這世界有沒有神存在?我們又該不該拜神?#198

千萬別搞錯我的意思了,今天要談得跟宗教無關

在社群媒體的快速發展下,我們常會在上面看到各式光鮮亮麗,還有被眾人們捧得高高在上的大神。人們瘋狂的在下面留言,歌頌大神們如何了不起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多麼大的改變,並且不遺餘力的為大神添香油錢、拉信徒、結黨派;而大神們也不遺餘力地分享自己的豐功偉業,如何為人們帶來福祉。就這樣,一尊又一尊的“人造神”不斷的被人們給創造出來

我很認同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值得尊敬,但是對個人來說,比起單純的尊敬,同時讓自己好好的成長顯然同樣重要;而且另外一件我感到困惑的是,那些真心想要做事的前輩和高手們,發現自己被大家追捧成這樣會不會也感到有點困惑?總之,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對象是那些認為大神們高不可攀,卻忘記自己也有機會讓自己不一樣的大家。

這世上真有天才嗎?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就算有也不是大部分的人所想像的那種天才-學什麼都特別快,感覺不費勁,即使是完全沒接觸過的領域,也能像電腦下載一樣,瞬間就懂了。現實世界的天才,之所以在某些領域有超越大多數人的成就和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接觸該領域,並且比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有累積更久的練習時數。

而之所以有人能夠學什麼都特別快,那也是因為他之前花了很多苦心打好基礎,你應該會想聽聽《Learn Ruby the Hard Way》這本書的作者談談關於他要花多少時間學一門程式語言:

我從事寫程式這行已經太長時間,長到對我來說寫程式已經是非常乏味的事情了。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懂得大約20 種程式語言,而且可以在大約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內學會一門程式語言(取決於這門語言有多古怪)。-by Zed A. Shaw

如果你是一名junior的工程師或是一名正在學程式的人,你應該能夠了解能在短短一天或是一個行期內學會一門程式語言有多麽快速。但是如果你還是認為只有天才才能學得那麼快的話,或許你會想看看我之前寫的這篇《聰明的真相是什麼?》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我也在某某領域累積了很多時間啊,為什麼我沒有跟那些傑出的人一樣?」,如果是這樣,我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為什麼你有十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

所以,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神”。

但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這些人們認為的“神”僅僅只不過是花了長時間的努力,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茁壯,進而讓一般人難以企及,因此產生了高高在上的印象;但是要成為一個神真正困難的是,你每天必須要花上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時間、更刻苦的訓練,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通常至少都是十年起跳),才有辦法取得這樣的成就。

這樣的差距,就把人,和神給分隔開來。而只會拜神的你,認為這樣的神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自備聖光,所以忠誠的你每天都會拜大神、為他們添香油錢、把他們的話奉為聖旨全盤接受。

我不認為我們就應該傻傻的拜神,因為很多時候這樣對你的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而我希望在明天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更好的策略。

學習讓你的世界更加開闊#197

曾經或是持續花時間仔細學習不同領域的人,我猜至少都會有過這樣的念頭:「原來這件事跟某個領域是相通的!」,又或者「這件事竟然還可以這樣想?」

最近花了點時間開始學習財務知識,默默的發現這些知識不只能夠應用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上,甚至讓我能夠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原來一間公司的現金存量,最好保持在10%-25%(甚至可以更高更高)的區間,這樣在景氣變壞時才不會撐不過去;原來透過瞭解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就能預先推算出做這樣的生意需要多少資本。

這樣的知識,很顯然可以運用在我們家自己的生意上,讓經營更有效率。而除此之外,對未來想要經營事業的我來說,這樣的知識根本就是保命符、救命稻草。否則我很可能就會一頭熱的想要大展身手,而不知道如何事先評估是不是門好生意、要怎樣維持公司的營運,最終變成了一台自殺機還有別人的肥料。

學習,絕對會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只是很多人都輕忽罷了。

而對於我來說,確實有不少因為學習而改變人生的際遇。

英文:

在漸漸能使用英文之後,我發現我有辦法了解世界上許多最新、最好還有大量的資訊,也因此多了更多選擇。就以我學習coding為例,如果我只會中文,在台灣我想要學Ruby程式語言時,我的選擇就只有幾間線下/線上的培訓機構、書籍、還有一些中文的網路資源和部落格。但是因為我能夠使用英文,我的選擇瞬間多了至少兩倍以上,而且很多都是高質量的資源;而因為能夠使用英文,讓我在去菲律賓當志工、美國參加工作坊時,能夠跟人們交流互動。

日文:

因為大三花了一年學日文而且通過了日文的檢定,所以讓我有機會到日本成為交換生在日本生活、學習,並跟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成為好友。而這些經驗,對於想透過學校的名額而去日本學習的人,不會日文可能是比較困難的;而也因為日文再加上英文能力,讓我有機會入選工學院菁英班的計畫,能夠跟很多優秀的朋友共事、學習,並有機會到美國的大學還有矽谷參訪。

Coding:

學習Coding的技能,對我來說就是得到一個能夠在世界各地流通、變現的技能。在Coding的世界並沒有地域限制這件事,只要你的代碼能夠解決別人的問題,你就有機會跟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又或是到世界各地生活,因為你只要有一台電腦、網路,你就能夠創造價值。

結論

對於每個人來說,精通至少一個領域都能夠幫助人們用更深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而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不過單純只專精一個領域,很有可能變成只用單一視角思考,就像俗語所說:「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是能夠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建立屬於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並試著用不同的視角檢視,免得落入了單一的判斷。

盡可能地學習不同的知識,並利用這些知識幫助你判斷、看這個世界,你絕對會從中得到很多樂趣。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生命也很有可能地慢慢起變化,甚至變得越來越好,因為很多時候人生中所謂的幸福感,不正是來自於個人的成長嗎?

用財務知識解釋人生#196

最近花了點時間研究財務相關的知識,發現其實很多觀點和知識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是相關的,今天我想借用一些財務相關的知識來類比人生的一些情況,還有我們該怎麼做比較好。

找尋讓投資翻倍的方式

「能讓你的投資翻倍的時間,相當於中期;能讓你的投資翻倍再翻倍的時間,相當於長期」-李笑來

公司: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上來說,當你透過自己的能力,找到一個好的投資標的的時候,你可以用相對短的時間賺取較高的回報;而相反的,一個不好的標的除了翻倍時間慢,更可能讓你得不償失,而選擇和投資的能力,顯然也是一個可以、也需要透過刻意練習培養出的技能。就像是股神巴菲特長年來投資報酬率都高達20%以上,這絕對不是靠運氣就能做到的事。

舉例來說,大立光是台灣目前的股王,如果你在2012年的2/24(639元)買進了大立光的一張股票,你到五年後的今天(4560元),你的股票已經漲了快八倍;另一方面,台積電絕對是台灣、甚至是世界上非常優秀的公司,但如果你在2012年的2/17(80元)買進台積電的一張股票,到五年後的今天(190元)你的股票只漲了2倍多。而非常明顯的,大立光的股票讓你翻倍、甚至是翻倍再翻倍的速度比台積電快上很多,因為大立光大概只花了兩年左右就讓你的股票翻倍,而台積電要花上四年左右。

個人:

對能力越強的人來說,“長期”越短。一個新手廚師,做五菜一湯的菜可能需要花上45-60分鐘;另外一個資深廚師卻可能只需要20-30分鐘,甚至還更好吃;而如果是一個剛學煮菜不久的人,大概就只能在廚房做點簡單的事,而不是做出會打壞名聲的菜。對於一間需要消化大量客人的餐廳來說,一個做菜快速、口味好吃的廚師,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他長遠下來創造的價值,絕對遠遠超出普通的廚師。

所以不論你是在什麼領域,盡可能地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絕對是必要的,因為你可以比別人解決更多問題、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沒辦法解決問題反而看起來在搗亂。

增加資產流動性

公司:

「流動性越高的科目,折價率越低;流動性越低,折價率越高」

在公司的資產當中,我們會希望流動性高的資產要足夠多,因為當遇到緊急狀況的時候,流動性高的資產越能保你一命。

舉例來說今天台灣被外星人攻擊了,因此你必須流亡海外,在臨走之前你可以攜帶等值的黃金、台幣、地契,讓你能夠拿到國外兌換當作生活費。在不考慮重量、安全性等等的條件下,你最應該帶的是什麼?答案絕對是黃金,因為黃金流動性很高,幾乎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兌換;台幣則是在陷入動亂之後就開始貶值、甚至跟個廢紙一樣;地契則是跟台幣的情況類似,雖然土地在戰後(有贏的話)還是有相當的價值,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絕對沒有多少人會跟你用原價或是稍低的價錢跟你收購。

個人:

如果我們把公司當成人,同樣的在台灣發生動亂(或是你只是想到國外工作),擁有較高流動性的技能/人才,絕對會更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雖然現在亞洲的局勢尚稱和平,但是會發生什麼事真的都沒人知道,像是敘利亞的人們本來都活得好好的,但是一場內戰讓數十萬人死亡、大量的人們流離失所。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事,我們又有機會能夠逃到海外,擁有一個流動性高的技能/成為一個流動性高的人才,絕對能夠讓你更有機會活得有尊嚴一些。

其實財務相關的知識似乎還有很多可以應用到人生範疇上,之後有機會再陸陸續續紀錄一些我的看法

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長期收益

今天看到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關於笑來老師每天都會做的事

1.主動閱讀兩個小時
2.26歲開始,每晚10分鐘覆盤當天的事情
3.30歲開始,每天看一部電影
4.31歲開始,每天寫300字
5.35歲開始,每半年整理一次通訊錄
6.40歲開始,某週至少3次30分鐘以上的作響
閱讀全文〈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長期收益〉

學習coding最好的方式是什麼?#195

ruby

我覺得答案就是一個字「用」

更確切一點說應該是:

學習最快的方式應該是直接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不斷的犯錯、修正、學習、重新打造,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別人給你的進度學習。

不久前看到5倍紅寶石要招募實習生,讓我非常心動,為了有機會雀屏中選,所以我打算利用目前所學到的前端(一些HTML/CSS/jQuery)還有後端的知識(Ruby/psql/Sinatra),還做出一份吸引人的履歷。(template

在製作履歷的過程中,為了要表達出和template相近的效果,所以我在目前為止的七天內,學習到了簡單的jQuery、如何使用Bootstrap和許多HTML/CSS的眉眉角角。雖然我不敢說在這段時間近步很多,但是我得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的比以往更加「深刻」。因為很顯然地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所做的都是為了解決我「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不「別人」為我定義的問題。

我一直不斷的在反思甚麼才是更好的學習方式,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歷程後,我開始思考過去幾個月的自學是不是效率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高?(但是不可否認的,過去幾個月透過LS打底,慢慢的讓我有了更好的自學能力)。

為什麼要學習coding?

每個人學coding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每個理由的背後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存在。而我也認為一個好的工程師絕對不是坐等問題上門,而是願意不停地主動尋找、解決自己或其他人的問題。

而我早期的困境是-雖然知道該學coding,但卻不知道更具體的該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只能乖乖地跟著學。但是現在我已經慢慢找到我可以解決的問題。

關於線上/線下課程

其實後來我發現所謂的線上/線下課程,無法就是一套教材搭配及時解答還有code review。但是其實好的教材到處都有,只要你花錢跟花時間搜尋就找得到,而及時解答和code review也不是只有透過課程才能得到解答。

學習一定得透過線上課程嗎?

經過這次做履歷的過程中我發現,要學習coding的知識(或是任何一個領域),其實就找一個你想解決的問題,接著經過1.複製作品2.搞懂細解3.自己做出來4.解說(optional)這幾個過程。以我的例子來說,就是我要解決製作履歷的問題,所以我就找一個template來參考修改、理解細節、接著自己做出來,甚至能不斷的快速做出不同的樣式,基本上就代表很熟練了(但我目前還在修改跟理解的階段)。

我相信很多教材都是經過琢磨和不斷的修正,所以大多數都有良好的品質,但是即使這些產品再好,其實都會落入一個情況,那就是-教得太深、太廣,而且是「別人」為你定義的問題。教得太深太廣其實並不是壞處,但是人腦的作用從來都是用進廢退,今天你學了一大堆的東西你不複習、不用,一定馬上就忘記。

這種感覺就像是從小到大學了那麼多英文,老師總是跟我們說會用到,但是我們不是沒用到,不然就是等要用的時候想不起來;但是當外國人跟我們說一句我們不會的英語,不論是當下請教他或是回去自己查資料,我們都能了解哪句話的意思,當外國人再次說了同一句話我們就可以很快的做出反應。

而我猜這就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和解決「別人」的問題的差異。

自學會不會走火入魔?

自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學到錯的知識、養成壞習慣,或是自己亂寫code寫得很開心。而透過線上/線上課程的TA,就是幫助你培養聊好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好夥伴。

但是,其實不必透過TA也能讓自己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寫code,因為現在網路上有太多的好的教材/文章/問答能夠幫你解決問題,甚至現在各地的meetup都會有很熱情的前輩願意跟你分享資訊或是解答你的問題,而我想這些前輩的能力可能也不亞於課程中的TA。如果真的覺得一直問前輩問題不好意思,那就找機會請他吃個飯、喝個飲料,總之用適當的方式回報對方就對了(你甚至可以請家教)。

教材的正確使用方式

我們當然可以花時間把一份幾百頁的教材細細讀過、每個範例都一一敲過並且理解,但我並不認為按部就班、一字一句的詳讀是個好的學習方法,更有可能是看過就忘。我覺得更好的方法是先看過官方的文檔和一些文章掌握基礎觀念後,就可以開始實作一些“真實世界”的問題。而教材的作用就是當作查詢使用的工具書,或是每天閒暇之餘吸收的知識。當你有需要時你必然會不斷地查詢、回顧裡面的知識,雖然你不是按部就班地把它全部看完,但是在不斷回頭閱讀的情況下,總有一天我們會把它讀完、甚至讀過好幾遍。

所以到底有誰是“背完”辭典、把整本文法書看到“熟透”,才開始「用」英文,然後熟練掌握的?

直接解決自己的問題

雖然這些都是後話,但現在想想我當初應該就直接用實作的方式學習可能更有效率(當然,如果沒有先接觸一些LS教材,我可能會花更多時間鬼打牆)。像是我自己有在寫部落格,那我就應該直接學習如何架部落格,學習如何寫出好看的頁面,還有後台如何架設,而這些東西就更我搞上好久、學習大量的知識;又或者我可以自己寫個爬蟲軟體,抓抓網頁上的資料;幫自己家裡,或是其他有架站需求的朋友架網站。總之,我其實有太多太多的選項。

結論

不管之後有沒有順利錄取5倍紅寶石的實習,我應該都會暫時停止LS的課程一段時間,用解決自己問題的方式學習,而且這似乎才是一名工程師自我養成的方式。

我好想快點學會更多前後端開發的東西啊啊啊啊啊啊。

P.S. LS的課程依舊很有價值,只是我想透過改變學習方式解決我對學習方式的疑惑。

認知造成的思維侷限#194

createyourownlives-認知造成的侷限

一千萬美金看起來很多對吧?但在身家750億美元的比爾蓋茲眼裡,就像是7500塊裡的1塊錢一樣;一個中東穆斯林們眼中的愛妻男子,在歐美居民的眼裡,也許可能只不過是個沙豬。

[心得]美歸在台工作心得分享+給年輕求職者建議(更新)

我一直覺得大家提到老闆黑心有點像是在捧他們有能力、沒良心,但是說真的台灣公司的 各種商業行為落後歐美至少10年以上(不誇張)。從招募過程、行銷手段、公司文化、網站 設計每一項都可以看出來跟歐美公司比有差多少。雖然”國情不同”導致商業行為有差異, 但很多手法都是世界共通的,所以絕對不是藉口。- jaredfrompp

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就在思考一件事-我是不是一直被自己的認知(不完全的資訊)給侷限住?當我覺得自己很努力、時間已經夠有效率時,對很多真正努力的人來說,根本就是笑話;當我認為自己的思維已經有足夠的成長時,但在很多思慮縝密、腦中擁有大量實用知識的人來說,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當然,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永遠都比較不完,但是我更在乎的一點是-當我覺得夠了的時候,其實就是等於成長的停滯。所以我更加在意的是如何盡量不要受到認知的侷限。

我認為要不受到現有認知的侷限,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

永遠覺得“不滿足”

如果要說一個人籃球打的真的很好,那這個人也許是個大學明星球員、或是SBL先發,甚至是NBA的明星球員都有可能。若是我們真的要說一個人在某件事上做得好,至少要先界定一件事的比較範圍,這樣才有依據。

很多時候當我們覺得自己夠好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滿足感、優越感,進而停止了腳步。但這種感覺有可能完完全全是個錯覺,因為我們僅僅是跟初學者、中級程度的人比較,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表現的夠好,記得不斷的推升自己參考的標竿,而不是得到了一點小確幸就開始自命不凡。

敞開心胸,聆聽不同的聲音

即使是一個你非常贈恨的人,你依舊能夠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不論是正面或是反面的例子。面對一個觀點,你可能有千萬個贊成、或是反對的理由。但是敞開心胸聆聽不同的觀點,不代表要毫無條件的接納,而是要做到仔細思考後分類、整理這些訊息,從中挑出你所認同的、你不認同的,最後為你所用。

而最重要的是,學著聆聽不同的聲音,總會為我們的人生中帶來許許多多不同的”驚喜”。

serendipity意思近似於驚喜
讓子彈飛真是神片

不停的學習新知

當你能使用一門新的語言,就相當於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多瞭解了一門學問,就能讓你打破思維的疆界。

其實我常常覺得“人類”出生時不過就是個小猴子,而在慢慢的成長中我們漸漸的成為了大猴子,但是透過教育、文化、環境、學習的薰陶之下,我們逐漸的進化成為了人類。

我們從來就不該停止學習,就像是電腦的操作系統應該不斷升級一樣。當操作系統停止升級時,很容易就產生處理速度緩慢、跟其他程式不相容、甚至是更容易中毒等等。(Windows在2010年的時候就不支援Windows 2000了啊。)所以可想而知無法提升系統在現實生活中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件……。

小結

我們在生活中學到的、體驗到的,都成為了建構我們思維體系的一塊塊磚頭,讓我們可以爬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是很不幸的,這些磚頭同時可能變成一層又一層的高牆,將我們緊緊的禁錮在裡面。讓我們的所學成為爬上巨人肩膀的石階,而不是束縛自己思維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