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live《我的讀書經驗》聽後感#130

createyourownlives-thought-about-reading
在看完笑來老師的知乎live《我的讀書經驗》之後,想要花點時間整理一下我的想法,這些內容主要是我對於在live中所談到的主題的一些反思。

為何要閱讀

每個人閱讀的目的不太一樣,至少對我來說閱讀是為了讓自己獲取更多知識,而獲取之後期望這些知識能改變人生。所以對我來說閱讀的目的是增加學識、改變人生。

為何感覺閱讀了大量書籍,但卻沒什麼效果?

我認為是用得不夠多、讀得不夠多、想得不夠多、時間不夠久。

如何提高閱讀理解力:

1.用:
既然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人生,我們就不能不採取行動。我們看了那麼多知識卻沒有實際拿出來用,那我們到底看(學)它幹嘛?而一但你開始實踐,你就能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理解,而你有了更深一層理解,你才會更加明白書中到底在說些什麼。
2.寫:
我個人的認知是,寫之所以能夠提高理解閱讀能力的原因在於,當我們單純在腦海裡思考一件事的時候,腦海裡的想法基本是多個段落、相對鬆散的結構,但是當你要透過寫作完整的表達意思時,你必然要把腦海裡的各個段落做有效的連結。而且不像當純的說,有時說得不好可以矇混過去,但是如果你要把文字寫下來,寫得好與不好一看便知,尤其是你放上網路公開。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更要好好的回想、吸收內容,而因為有了寫作的目的,到頭來你在閱讀時,必然會仔細地吸收書中的內容。
3.教:
教之所以有效就在於,教學本身就是個將知識統整、總結之後,用人們易於瞭解的方式將知識傳遞。所以一個人要教得好,他必然要能(1)統整、總結知識(2)自己要夠理解,不然一問就倒(3)構思教學方式前要先能說服自己(4)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者的反饋,調整自己的認知還有教法。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腦海裡必須不斷的去重新組織、整理我們學到的知識,而也就是這個過程,讓我們有大量的活用這些知識的機會,進一步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

如果是必要的知識,即使看不懂書中內容也要把它讀完:

首先想解釋為什麼為了獲取必要的知識,即使不懂也要把它讀完。我們做事應該在正確與否之間選擇,而並非在困難與簡單之間抉擇,既然是一定必要做到的事,不管怎樣,都得要完成。
而為什麼一定要讀完,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學習不是線性的
有很多的著作他的內容和重點的敘述順序,並不見得是從第一章開始循序漸進地說明,有些章節的補述和額外解釋,可能需要其他章節的內容配合才會更加清楚。這就像是大部分著作的第一章通常都是全部內容的濃縮後的概述,如果你在第一章就能夠瞭解全部的內容那也真的滿強的……。所以一開始不懂絕對沒有關係,因為你想要的答案可能就藏在後面的章節裡。
2.將知識放在腦中發酵
(1)當我們認真閱讀時大多是使用focus mode來處理資訊,但有時過度集中反而會適得其反(Einstellung effect),而抽離focuse mode之後則會進入difuse mode,你的潛意識會在此時接手幫你處理你所遇到的難題。(2)當我們學習都會增加神經元上的突觸,而突觸越多,神經元之間更容易交互連結,進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有錯請指正)。
3.習慣挫折
其實習慣挫折本身可能是學習事情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認知。因為簡單來說,過於簡單的知識大家都能夠迅速入門,既然大家都能掌握了那就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學習的誘因。所以困難本身就是一道門檻,告訴你跨過之後會有豐厚的回報。

是否應該隻字不差的閱讀?

在聽知呼live時,發現其他人都在討論說既然老師提倡隻字不差的閱讀,為何又推薦”How to read a book“這篇文章?畢竟這篇文章所提倡的就是”不要從頭到尾隻字不差的閱讀”。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學習就是在一個時間維度當中吸收正確的知識,並讓它為我們所用。而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技巧可以大幅的提升短時間內我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但是你用這種方式讀書,你多多少少還是會漏掉一些重要的內容,接著就會自以為的”腦補”書中的內容,而與作者傳遞的原意不同。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閱讀,最終還是要回到”精讀”,因為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刻意練習。就像我認為不管你使用什麼練習法練習技能,最終取決於你熟不熟練的最終要素,還是你”刻意練習的總時數”。所以我們當然可以好好利用那篇文章的內容幫助我們學習,但既然是需要好好了解的內容,就更要一字一句的好好琢磨,不是嗎?

補充

最後補充兩個在聽live最讓我有收穫的兩件事
1.讀後感不重要,真的拿來用才重要
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拿來生活中用,那到底讀了有什麼用?只要讀到有感觸的、認同的、值得在人生中實踐的,就停下來好好思考過去哪裡做錯了、如何能不再犯,又要如何在生活中採用,最終真的開始實踐。
2.如何思考?
不停問自己更深入的問題。問自己哪裡做錯了,之後要做什麼改變?思考的方式就是不斷向自己提正確的問題,並且嘗試回答那些問題。

小結:

一點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129

createyourownlives-combine-your-abilities

今天的文章是《得到》專欄中提到的一些問題,雖然因為版權的問題而無法轉載文字,但我強烈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次專欄中的問題,順便想想到底要如何組合自己能力。如果真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訂閱裡笑來老師的專欄,我會把二維碼(QR code)附在下面,想要的人自己研究一下,不過我個人認為訂閱絕對是超值的。如果你真的覺得不好的話…我也不能怎樣XD。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這篇文章裡其實主要討論的就是,我們如何跨維度的建立自己的競爭力?在幾乎所有的單一領域中,第一名永遠就只會有一個,像是運動、音樂、產業等等。大部分的參賽者,也總是為了競逐那唯一個名額而花上大量的精力,甚至擠得頭破血流。而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就是,既然在單一維度上要取勝那麼難,不如就組合自己的各項優勢,讓自己成為跨領域中的佼佼者。

我稍微總結一下這篇文章所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你要成為跨界中的佼佼者的話,你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件事(1)頂尖(2)多維度(3)有效組合。
(1)頂尖:你一定要在至少一個領域中有足夠好的成績(不能只是還不錯,而是要夠好)。
(2)多維度:既然在單一領域沒辦法拼過別人,就想辦法靠其他方式決勝負。
(3)有效組合:不是所有能力兜在一起就有用,組合技也要看技能放在一起效果有沒有加乘。

以下是五個問題,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以下的我為李笑來)
1.以你對我的了解,想像一下,除了寫文章之外,我會從哪些個維度去設計這個專欄的競爭力?在每個維度上,我大概能打幾分?
2.認真琢磨一下,在賺錢方面,你的哪一個專業技能能夠比掉80%以上的人?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圍繞著它打造多少個維度?以便打造一個他人無法招架的競爭力?
3.仔細觀察一下生活,從過往自己的經歷,他人的經歷,書本中的閱讀,找出更多的運用這種獲得競爭力的方法論的實例。
4.為了在某一個維度上獲得足夠的競爭力,你打算為它投資多少金錢、時間、注意力?你有沒有考慮過行之有效的提高得分的方法?你最早什麼時候就可以開始行動了?錯過了多久?
5.如果你能圍繞著某項技能展開多個維度,你有沒有認真考慮過成本究竟是什麼?在每個維度上你要超過多少分才能“收支平衡”?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的答案,反正我本來就還很廢,大家笑笑沒差,但是記得做功課就是。

1.我倒是真的還不太確定,但是我猜裡面會牽涉到建立社群,這部分至少能夠達到80幾分吧?

2.在賺錢方面我倒是目前沒有什麼能夠超過80%的人,英日文或許可以超過80%的人,但是真的放在專業的人面前,大概就只能等著被洗臉。我目前真正在強化可以拿來賺錢的能力是編程(coding)還有寫作,如果硬要算的話還可以加上英文。而目前這樣看起來這樣至少就可以打開三個維度,但是這三者要如何做更有效的組合我還不太清楚。而且coding、寫作、英文要如何打開更多有效維度我也還在思考,希望可以早點找出答案。

3.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像是Elon Mask、Muck Zuckerberg、Bill Gate從寫程式到商業巨頭;周杰倫從音樂到餐飲到遊戲;國外很多工作者都是邊做正職邊出書的,像是Cal Newport(教授兼作家)、Malcolm Gladwell(紐約客撰稿人兼作家)。

4.目前是在投資coding和寫作,coding一天約5-6小時,寫作1.5-2小時,課程的錢還有書錢都是小事,所以不值得一提。coding至少會盡力練個3-5年甚至更久,寫作應該會寫一輩子。Coding大概錯過了4-5個月,寫作大概錯過超過一年了吧。

5.關於成本我倒是沒有仔細考慮過,只能說我的思考不夠全面,但是最主要的成本應該就是時間和注意力,還有其他被放棄的組合。我認為coding希望3-5年後就能夠到相對有競爭力的位置,寫作的話可能也要5-7年甚至更久。

除了本來的(1)Coding(2)寫作(3)英文,我下一個會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商業和投資。還有像是思考能力、吸收速度、邏輯辯證這些都是必修,我在此就不多提了。

我在先前的一篇文章「如何突破收入的天花板」,就有提到類似的觀念,像是“精通”還有“跨界”,而所謂的有效組合我是以創造的“影響力”來看,但是應該也滿符合有效組合的要求。

其實要如何有效建立自己的跨界競爭力是個很大的主題,我也無法一時半刻對這個題目下什麼結論,只是想在這裡拋磚引玉讓大家思考一下「你在哪個領域有相對傑出的表現?」、「有相對傑出能力的領域是否不只一個?」、「要如何有效跨界組合自己的能力?」。
14138325_1316081918411409_1547128518_n

【每日寫作】成為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人#118

createyourownlives-be-the-hero
有時候在台灣生活,我都會覺得台灣的步調很慢。不只是生活的速度比較慢,甚至有時候我都會開始懷疑台灣人的生活是不是也開始空轉起來。新聞大量播著沒有營養的節目、討論的話題可能也是不脫遊戲或是影視明星的八卦。整天都在怪罪外在環境,說誰誰又對不起自己,而不是思考自己到底努力付出了些什麼,我常常都會困惑人們到底都在做些什麼。而認真生活的人,永遠看起來是那麼的少。

我們為什麼而生活?

看著人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一早起來上班、忙到下午後下班。回家之後稍微做一下其他的事情,一天就這麼結束了,然後接著迎接明天的到來。有時候我都會想,人們到底為什麼活著。如果我們關注著永遠只是當下、或著是當天,那我們跟其他只關注吃、睡覺、繁衍的生物,又有什麼其他的不同?『我們必然是要帶著意義的活著,努力朝向未來邁進。』,我心中這樣想著。

閱讀全文〈【每日寫作】成為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