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賈伯斯
最近看到豬哥亮過世的消息讓我感到不勝唏噓,但其實更讓我有感觸的是: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死亡來得太快,快到根本沒有時間準備。
當死亡來臨時,什麼會讓你感到後悔?
要能夠平靜接受死亡,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去思考當死亡真正來臨的那刻,最讓你感到後悔跟捨不得離去的是什麼?當你回顧一生,有沒有什麼是你一定要完成的?當我們仔細且不斷的思考過這些問題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採取行動,在每天的生活中好好努力,讓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不至於感到缺憾。
世界著名的物理和天文學家史蒂芬霍金說過一段很有趣的話:
從我21歲起我的(生命的)期望值是零,而在那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是額外的激勵。
知道史蒂芬霍金這個大科學家的人就知道,他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所以他的四肢會漸漸癱瘓,病發那一刻開始,他的身體只會慢慢的退化,而現在的他完全幾乎無法自行移動身體以及喪失了說話的能力。但即使是行動不便他仍然持續教寫、持續寫作,目前的他是劍橋大學的教授,也被認為很有機會獲得物理界至高的榮耀-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我們能夠盡可能早地去完成那些會讓自己感到缺憾的問題,至此之後的人生都會是額外的獎勵。但是事實上,在我們人生不斷進行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越來越多想要完成的事,即使是當我們已經已經解決那些最初的缺憾,這樣的情況也不會有任何緩減。
你一定要採取行動,不然哪都去不了
這時候應該就會有人跳出來說:「既然不管我怎麼做人生都會留下缺憾,那我也就不用去追求那些事了啊,輕輕鬆鬆地活有多好啊。」
這就讓我想到查理蒙格在一場「如何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悲慘」的演講上開出的一帖藥方際: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邊。
是啊,知道自己將來會死在哪裡就永遠不去那,那這就表示哪裡都不會去、什麼都沒辦法做,反正不管做了些什麼都是徒勞無功不是嗎?
長壽不是活了多久,而是走了多遠
我總認為衡量人的壽命不應該用帳面上的時間,更應該看一個人這一生中實際上經歷了什麼、又在世界上留下了什麼。很多在創業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往往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過去XX時間,是我人生中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之所以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的原因是,他們在這段時間之內大量的學習、大量的產出,這些高強度的結果遠超出過去任何一段時間,而這些成果就像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標記,是一個人曾經「活著」的最好證明。
當我們能夠不斷的在人生上的每個階段達到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對個人來說難道不是很令人感到欣慰的事嗎?而更好的情況是,你把自己的里程碑還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兩件事給結合起來,在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同時,你的目標也一個接一個地達成了,這樣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非常幸福跟了不起呢?那即使還是不斷有不達成就可能會產生缺憾的事出現,那又怎樣呢?因為在旅程邁向終點時當你回頭一望,你會發現自己原來走了那麼遠。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富蘭克林
如果在人生的每個當下都認真的活著,我猜當生命的最後一刻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說出:
I am good to go.
然後瀟灑地跟這個世界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