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人有效的交流?part 1 #207

大約從大學時代開始,我就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不太會社交的人。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太過黑暗,而造成聚會時的氣氛很詭異;有時候也會因為太過得意忘形、口無遮攔,而不小心傷害到其他人;又或者是因為想得太多,在和人互動時綁手綁腳的,進而造成互動上的尷尬;更有時候會因為滿腦子都是想要表現的想法,但卻變得鋒芒太露,進一步影響到整體團隊的氛圍。

雖然開始陸陸續續地意識到這件事情,但過去的我似乎也不太知道該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只是不斷地踩雷。但或許是雷踩多了,我漸漸的開始知道如何拿捏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此外,不斷的反思和思考,也讓我更能夠去了解如何照顧人們的心理狀態。而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彼此感到「舒服」。

人類真的是一種很敏銳的生物。在很多時候,一個人雖然嘴巴上沒有明講,但是心中的情緒和想法卻有可能在肢體語言上呈現,而在肢體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竟然能夠被其他人所準確地接收。所以一個緊張不已的人會讓其他人感同身受的緊張起來,甚至嚴重一點人們會因為這種集體的情緒痛苦不堪;另一方面,人類又有極度關注自我的傾向,我們常常會對別人的行為或是話語有過度的解讀,進而陷入一種不斷質疑自我的狀態。

所以在與人相處時很重要的是,如何讓別人在與你互動的過程中內心的狀態是持續感到平和的、甚至是舒服的,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很大的程度上你就能夠讓彼此的交流足夠順暢。讓其他人覺得舒服,可以讓這個世界更有效的運作,而不論對這個世界或是我們自己來說,這都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而要做到讓彼此舒服這件事其實也沒有那麼難,我想有意義的交流的核心在於-真誠的關心別人、給予協助、幫助他人成長。

這篇文章只是這個主題的開端,之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把這個主題完善,希望能夠打磨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論,讓人與人之間能夠有更好的交流。

 

讓人與眾不同的永遠是正確的思維+持續的行動 #207

今天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的內容是-「為什麼你一定要學會寫作?」。而大致上的內容也是笑來老師倡導寫作的好處,並且鼓勵大家一定要多寫作。但是看到這邊讓我困惑的是,若是每個人都寫作了,那究竟又有多少人能透過寫作來賺到錢或是與眾不同?雖然寫作的好處絕對不僅僅是著重在賺錢,更重要的其實應該是在思維的鍛鍊上帶給人的成長,但我畢竟這個專欄的主題是「財富自由」,我仍舊想要探討的是-如果大家都採取行動了,那是否還會依舊有差異以及優劣的產生?

而在思考這件事時,當初觀察一些行銷領域的想法或許能夠幫我解釋這個想法。

行銷一直是一個備受人們“喜愛”的領域,想要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們也是前仆後繼地不斷試圖湧進這個圈子,尤其是在網路和社群媒體崛起之後,內容行銷、SEO行銷、駭客行銷等等各種行銷都不斷地吸引人們的目光,想從事行銷的人也變得更多了。行銷這個領域因為進入的門檻相對較低,又可以細分成各個小領域,導致從事行銷這個行業的人真的是-不誇張的說,一狗票。而即使那麼多的人湧進這個領域,但是厲害的人依舊那麼的少。

在笑來老師的專欄裡,他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持續行動,其實你就已經超越了95%的人。」,而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個他很常提到的觀點「打磨」的話,或許我們就很容易看出人們究竟要如何脫穎而出、又為何永遠都只有少數的人能與眾不同。因為如果持續行動能夠勝過95%的人,那麼不斷的打磨自己的觀點就能夠再幫你勝過後來5%中的95%的人,而也許在其中還有其他的行為又能幫我們勝過其他95%的人。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下去,你就能越走越前面、越來越與眾不同,而關於這樣持續行動和打磨的觀點,在他文末的內容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仅仅这么一个问题,就会把这世间绝大多数文字过滤掉,你说它重要不重要?至于文笔什么的,不是不重要,但重要程度若是跟这个原则相比较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对自己的提问就会逐步细化、深入:

  1.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2.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的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3.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
  4.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
  5.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
  6. ……

之所以說正確的思維+持續的行動很重要,因為在我們已知所有的領域,幾乎都必須倚靠足夠的“正確積累”才有辦法產出好的結果,而且通常正確積累的量越多、成果越好;但是另一方面,錯誤的思維+持續的行動後果就常常會令人不寒而慄。因為思維一但錯誤,透過時間和行為的持續放大,最終的結果可能非常的可怕。

就像是那些相信可以透過賭博會是買彩券致富的賭徒,對,就是賭徒,絕大多數的他們都是不斷地成為別人的肥料,為其他人貢獻養分。因為回過頭來計算他們勝利的機率,他們的輸面永遠大於贏面,無怪乎不論是公益彩券、賭場、六合彩組頭們,幾乎都是賺得飽飽的。

此外,就像是我在學習coding和其他人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要學好coding,最重要的條件不外乎是:
1.找到好的教材2.能夠有指導你的人3.持續的”折騰“自己,並瞭解痛苦才是常態4.累積大量的練習時數

當能夠符合以上這些條件之後,除了很吃先天身體因素的領域之外,其他像是人們很喜歡說的「天賦」之類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忽略不看,因為這些都不是真正會讓一個人有效成長的關鍵。

我發現一些朋友雖然也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跟我相同的領域,但似乎卻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他們跟我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選擇的教材不同、是否有持續的折騰自己、有沒有人能夠指導自己;而相較起來,跟我使用相同教材又比我更努力、讀書又比我更徹底的朋友,他們的程度更讓我敬佩。而我的學習結果看起來比較好的這件事,其實也沒有什麼魔法,僅僅只是思維的不同搭配持續的結果造成罷了,其他跟我使用類似的學習方式而且也同樣變得相當優秀的人就是很好的佐證。

不斷的打磨自己的思維、持續地採取行動,其實就是一款特效藥,一個讓你能夠變得更好的神奇藥水。但他其實並不華麗,而是非常樸實,樸實到幾乎被所有的人忽略或是沒有真正的被採用。也許就像是查理蒙格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我的劍留給能揮舞它的人。」,永遠只有少數的人願意拿起這把劍去揮舞它,然後斬斷一切在面前的阻礙。


Hi 大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在討論持續行動。當時的我還是一個轉職中的臭宅,而現在的我正在一間電商平台擔任工程師。

最近我也利用工作之餘,做了一個可以同步搜尋電子書和實體書的網站,叫做EasySearch

操作方法很簡單,只要在搜尋欄輸入你想要搜尋的書名,就會自動幫你去博客來、Kobo、Readmoo、Tazze、Google Play等平台來搜尋。

此外,首頁還有目前博客來即時的「暢銷」和「新書」排行榜,讓你可以直接去比較這些書的價格。

如果平時有在看書的朋友,不仿試用看看吧:)

EasySearch – 台灣電子書、實體書籍搜尋比價網

你還在追求熱情嗎?還是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快樂的人生?#206

我們終其一生所在做的事情,無非就是為了現在、或是未來的自己帶來愉悅,而不管什麼行為,也都只不過是為了追求這個目標所使用的方式罷了。

先前的我就針對熱情這件事情寫了好幾篇文章,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不為別的,主要就是解釋我心中對熱情這件事的看法。而現在的我,跟20歲那時對熱情這件事有強烈追求的我不同的地方在於-我開始覺得熱情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重要,又或者是說,至少跟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比起來沒有那麼重要。

當我們要追逐所謂的熱情的時候,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其實大家說了那麼多,但是我想大家想得無非就是一個感到快樂的人生,而且人們即便是現在沒有感到那麼快樂,至少也會希望未來能夠的自己是快樂的,因此人們才不斷地努力著。

閱讀全文〈你還在追求熱情嗎?還是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快樂的人生?#206〉

最幸福的方式,就是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 #205

對我個人來說,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其實是一件都幸福的事,因為當你發現你能夠用更全面的視角去看一件事、有更多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並且幫助別人變得更好時,那種感覺真是棒透了。而其實更加幸福的方式,應該是幫助重要的人一起成長。

而如何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種方法。

讓自己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讓身邊的人也可以變得更好其實是我一直在追尋的目標,但令人尷尬的是,雖然你知道很多事情和原則都是好的,但是你說出口的時候沒辦法有效的讓別人認同,因為聽者並沒有辦法從你身上看到你說的神奇效用,而如果用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我不是能說那話的人

一個成功者說的話哪怕是錯誤連篇,仍會有人死心塌地的相信著;而一個普通人或是失敗者說的話哪怕正確無比,都有可能被嫌棄的一文不值。有時候我們信奉的不是正確的道理,而是身份地位“正確”的人的話。要與重要的人共同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成為榜樣,用行為而不是一張嘴讓他們認同。否則就像是很多人口中總是嘴巴批評某件事,但是卻不斷的做某些事一樣。

所以對個人成長或是與他人共同成長的角度來看,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確保自己正在不斷的成長。

幫助他人降低進入門檻

除了成為榜樣之外,另外一件你能做的事就是為其他人降低進入門檻。很多時候當人們思考是否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之前,最讓他們躊躇不前的就是進入門檻太高、不知如何開始、無法預估後果。但如果你恰好是已經行動一陣子的人,你自然會知道初學者可能遇到哪些坑或是有哪些弱點,這時候若是你能夠從旁提點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種方式是製造讓他們接觸好東西的機會。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不認為某些事情是好是壞,大多是因為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所以容易有先入為主的概念。而若是你真的認為某些事情是好的、也確認這件事真的足夠好後,你可以做的就是提供別人接觸的機會,讓人們能夠接觸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深入了解,具體做法像是送一本好書、一場好電影、分享一些心得都是很棒的方式。至於別人最終接不接受,那就是別人的事情了,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最終選擇的權力,還有承擔結果的責任。

如何避免帶給別人有毒的觀念?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自己做了某些事是為了別人好,但是別人不見得會領情。這樣的行為一方面的風險是你說了別人認為被冒犯,另外的風險是究竟你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錯誤的話是否把別人帶到更離譜的方向?

帶給別人無用甚至是有毒的觀念,我想幾乎是所有的人在這一生中都會持續不斷面對的課題。因為尷尬的是,我們總是在說出去的當下、或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赫然發現,原來當時的自己錯得離譜,不只自己想錯了、做錯了,甚至還大肆宣揚這個可怕的想法。不過,其實你並不孤單,因為這幾乎都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課題,而很多時候正是當我們去傳遞自己的想法給外界、辯論、反思以及不斷地觀察時,我們才能從思想的碰撞中,提煉中那些能受得住考驗的觀念。

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海時,盡可能地用各種方式著墨,像是自主思考、查找資料、與人討論等等,試著讓這個觀念地完善,當你確定它真的足夠好的時候,再試著去推廣這個想法。而若是不幸的你發現你自己想錯了、做錯了的時候,不要執迷不悟、有錯就改,否則一直把有毒的觀念放在腦海當中,中毒最深的就會是你。

如何有效地傳遞想法?

除了怕帶給別人有毒的觀念外,另一個常見的情形是-傳遞了正確的觀念,但對方卻解讀錯誤​。這種情況其實很常發生,尤其是雙方的背景知識跟思維幾乎是很難同步,而理解錯誤或是反覆溝通基本上是不斷上演的情境。這種情況就像是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從小與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一起成長,當他們彼此討論如何操作機器、或是新的產品的訊息時,溝通之間的障礙相對沒有那麼大;但是當今天你在跟一位5、60歲甚至年紀更長的長輩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很有可能你會花上2倍甚至3倍以上的時間溝通,然後還沒辦法解釋清楚甚至搞得不愉快。同理,當一位長輩跟你討論他們那個年代發生的事、某項你不熟悉的專業時,這樣的情況也會不斷上演。

為了有效傳遞概念,傳遞者首先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簡化傳遞的訊息-讓它足夠簡單,但又不會太過簡單。一個好的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把可能讓學生望而卻步的觀念,重新梳理成更好理解的版本,讓學生少走一些冤忘錄;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老師把整個觀念搞得更難、更雜了,進而可能讓學生心理產生退卻,逐漸喪失學習的慾望。同理,傳遞者也應該試著整理出一個更好理解的版本,不要把人嚇跑了。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反覆」。這時候需要的就是雙方的耐心跟同理心,有多少人是學一件技能、一門領域一次就成功上手的?顯然是沒有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不斷折騰、反覆學習的過程才漸漸掌握,而在溝通時反覆也是有極其重要的角色。

結論

感到幸福的人生,應該是大多數的人追求的目標。而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開著一台車前往目標,那些在社會上常見的金錢、成就感、社會公義這些人們所同樣追求的事情,其實代表的是汽車所需的燃料。而幸福感,就是人生旅途中的美麗時刻。

在洪水來臨時,你有救生艇保你一命嗎?#204

之前看到ㄧ本書提到,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很多公司雖然體質良好,但因為手頭上的現金不夠,所以撐不過去。因此之後只要公司能力允許,都會保留足夠的現金(減少固定資產的比例,提高現金跟約當現金的比例)做為緊急情況發生時的緩衝機制。

對一間公司來說,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現金的週轉,因為一當公司沒辦法付出現金跟員工、廠商、客戶,基本上就只有倒閉一途。而足夠的資金就像是救生艇,能夠在必要的時候保公司一命。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救生艇?

這個世界永遠是在平和與動盪之間徘徊,沒有永遠繁榮跟永遠衰敗,一但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能夠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來好好準備。當我們需要救生艇時,通常是搭乘的船故障了、翻覆了、洪水來襲等等的情況,而救生艇就是個在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時,能夠救你一命的保命符。

先前有提到,對公司來說足夠的現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對於人來說,足夠的現金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讓我們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有什麼情況會造成個人的收入大幅減少影響到生活?我們又要如何因應這種事情的發生?

什麼情況下救生艇會派上用場?

我個人認為造成個人收入大幅減少的有:
天災、失業、經濟轉壞、政治鬥爭、欠下巨債、家人生病、國際情勢動盪等等。這些事情都會讓你的收入迅速減少,危及到你個人的生活和生命,甚至有可能讓你在本來的國家待不下去。而我敢說,我們大多數的人在我們生命當中,都很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如何打造救生艇?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能做些什麼保障個人的生存?
我個人認為是:

  • 多個收入來源
  • 幾個強悍的技術
  • 跨國工作的能力
  • 買保險
  • 多個收入來源

    當你有多個收入來源,如果發生其中一、兩個收入被截斷時,你就可以透過其他的收入來源來維持著生活所需,不會因為單一的收入被截斷就變得走投無路。像是僅有工作的收入而且沒有存款,基本上一失業生活就會立刻陷入窘境。

    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盡可能有多個收入來源,像是投資、副業、把一份時間賣成多份等等。

    幾個強悍的技術

    擁有幾個強悍的技術其實跟擁有多個收入來源是類似的觀念,當你有數個能夠幫你賺錢的技能,那就確保了即使在產業或科技上有變化,你還是能夠有轉換到其他領域的能力。除此之外,因為跨界的能力永遠都是稀缺的,當我們有多個強悍的技術,基本上就代表收入的提高(當然會有特例),我們也更能組合屬於自己的優勢。

    跨國工作的能力

    有跨國的能力確保了我們能夠在多個國家/地區生存。這就像是別人的救生艇可以讓他們浮在水面上撐過一段時間,然後等著其他人救援或靠自己漂上岸,但是你的救生艇卻有電動馬達,你想去哪就去哪。一個有跨國能力的人,在自己國家或是工作地點發生經濟、政治動盪時,自然多出了更多的選擇能夠自由轉換地點,而不是坐以待斃。

    買保險

    這個買保就是我們平常說得買保險,但其實這還可以做更多的其他做法。

    舉例來說,當我們有三百萬現金但想要買一棟一千萬的房子時,一般人大約可以跟銀行借到八成,然後分20年期(舉例)來償還這八百萬的現金。當未來我們陸陸續續在還款時,我們可以保留數萬塊的餘款不要還清,因為這可以確保我們在這20年期的貸款期間,我們尚有790幾萬的循環額度可以支配。當真的發生什麼重大或危急的事情,這筆790幾萬的錢,足夠我們撐好一段時間了(當然還是要還清,但至少可以度過難關。)

    註:取自《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p.125-p.133

    結論

    「居安思危」這個成語相信是很多人都聽過的話,但是聽進去、或是真的做到的人永遠都在少數。我想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當讓你後悔莫及的事情發生時,你才發現原來你早就有各種機會可以預防這件事的發生,但卻沒有真正有所作為。

    為了避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發生,我們最好現在就開始行動。

    p.s. 話說,其實這種不斷為未來準備的行為通常都發生在相對有錢的人生上,也因此他們陸陸續續比一般人累積了更多的財富,而尷尬的是貧富差距因此擴大、階級開始對立,但是這很多時候僅僅是一點思維不同帶來的巨大後果。如果之後有機會的話,再來討論這個話題吧。

現代人的集體焦慮,就是怕自己比不過別人#203

寫文章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跟自我辯證然後理清思緒的方式;而更有趣的事情是,有些想法看似胡說八道,但卻又異常重要。(扯遠了)

今天想談的是現代人的焦慮。在社群媒體風行的這個年代,只要人們彼此願意,我們幾乎能夠知道任何人的近況、訊息甚至是編造出來的形像。人們總是傾向於隱惡揚善,所以大家總是願意Po好的消息,而人類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總是見不得別人好。讓我們來看看成功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先生是如何開始從事投資這個領域的:

閱讀全文〈現代人的集體焦慮,就是怕自己比不過別人#203〉

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 #202

當我們用學生的心態去學習時,我們關注的可能就是如何做好練習題,然後在之後的考試得到高分;但如果用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可能就會開始思考對每個問題點是否了解透徹,面對學生的詢問又是否能夠解釋的清楚。而光是用不同的角色來看待,要求的標準就是天壤之別。

我平時也都會花不少時間研究一些強者,看他們厲害在哪、如何經營事業、如何賺錢、如何成長等等。而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強者的程度跟一般人的差距大概就是天與地的距離。

人和人之間的不同,其實很大的因素來自於人們如何要求自己。程度差的人通常做事都很隨便,也沒什麼原則;反之,那些厲害的人通常都是對自己最狠的人,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決不罷休,而正是這樣日復一日不同的要求標準,漸漸的開始帶來微小但卻巨大的改變。

至於說為什麼要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或許看一下“厲害的人”如何賺錢就能略知一二,以下是笑來老師賺了不少錢或是耕耘中的領域:

1.得到專欄

他開了一個叫做《通往財富自由》的專欄,光是訂閱人數就有13萬人、年費1000台幣,而據說他可以拿到一半,所以他光是靠寫這個專欄就年賺6500萬台幣。

2.比特幣投資

據說李笑來是中國的比特幣首富,實際上它擁有多少資產並不清楚,但據他所說在比特幣幣值與一美金相當時,他就買進了約2700個比特幣(現在一比特幣等於37192.10台幣,於2017.3.1 23:55查詢)。而在之後他也持續地買入,透過比特幣的收入可能超過上億台幣,這個連結是一個網友分析的過程,不保證精確。

3.多本暢銷書作者

《TOEFL核心詞彙 21 天突破》、《TOEFL iBT 高分作文》、《把時間當作朋友》據說三本書銷量都超過百萬冊,而且一本比一本暢銷。讓我們抓個五百萬本,一本抓賺五塊台幣的話,應該也是好幾千萬台幣吧。(但其實聽我出過書的朋友說,台灣一本書作者大約能賺售價的8%,所以或許笑來老師每本書賺的遠超五塊台幣)

4.創立新生大學、一塊聽聽團隊

這方面會員數量、員工數以及賺錢的數字沒辦法抓個大概,所以就暫時忽略不計。

5.天使投資人

實際收入不詳。

當然,一個人有很多賺錢的方式和手段,但是能夠在這麼多不同的領域持續賺錢更是讓人欽佩。不過,一個人不管做得好與不好都會被人罵得狗血淋頭,這是事實、也是宿命。而我想表達的是,即使是詐騙集團也分成會賺錢和不會賺錢的,而顯然會賺錢的詐騙集團在欺騙手法、人才招募、團隊經營等等領域,比不賺錢的團隊還好上許多。

每個追求成長的人,都不免需要一些role model或是值得尊敬的人來當作我們仿效的目標。而找尋效仿對象就像是尋找好的股票一樣,需要盡量在茫茫的股海中找出最值得投資的標的,雖然看似困難,但只要花上一些心力、持續尋找就會發現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一些。像是台灣目前的上市櫃公司雖然有一千多家,但是你並不需要投資上百家,你只要從中挑出3-5家你認為最優秀的便足夠了。

只要找到好的效仿對象,並持續向他們學習、投資自己,一切就會開始有所不同,因為你的思想和能力會逐漸成長。就像是我認為,單純把精力花在投資理財上並不是真的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全面提升知識、思維、實踐能力才更為關鍵。就像投資理財可能會讓你變得富有,但是投資知識、個人成長、升級知識才是改變人生的關鍵。

尊重資本量級跟你有所差異的人,因為大多數的他們,不是僅靠富爸爸或是運氣才走到這一步的。

一頭熱時立定目標,大多伴隨著失敗#201

許多人在 2 月初放棄新年新希望-佚名

根據社群公司 Foursquare 的統計,的確在新年一開始,到健身房打卡人數會爆增 4 成,相反地,速食店則少了 13% 的客人,反映出許多人追求健康的決心。不過可惜的是,這樣的情形並不持久,在 2 月的第一週,速食店、健身房的生意就會回復日常。似乎也代表許多人的意志力沒有想像中的堅強,僅僅一個月多就會消磨而去。

很多時候的我們總是會不斷的立定目標,嘴上嚷嚷著要好好努力、好好生活、朝目標邁進,但總是三分鐘熱度,沒過多久就忘了這回事,回頭過之前的生活。

就像是學生時代很多人覺得考試重要,雖然心裡想著要好好讀書,但最後做得事情大多跟讀書沒什麼關係;而到了考前才感覺壓力山大,並在考試的當下被試題弄得死去活來時,暗暗在心裡發誓之後一定要發憤圖強。但是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只是不斷的在躊躇滿志、後悔不已,不斷的循環著自欺欺人的過程。

我後來漸漸發現,在一些特定的時候“公開”的定下某些目標,往往不是太明智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這件事的背景知識不足,當我們去執行這件事情的時候才會發現,要注意的眉眉角角比想想多太多,甚至難以成功。而在此之前曾經公開的“宣示”後,隨之而來的是眾人的關注和壓力,在原先處理事情就焦頭爛額的時候還要承擔他人的眼光。

而其實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制定“長期”的計畫本來就是一件困難且容易失敗的事情,而每個人的“長期”也都有不同的長度。對我來說真正訂定比較長期、明確,且真的實現的計畫,大概就屬一年通過日檢N2這個計畫,而其他計畫要不就是中途放棄,又或是花了比想像中更久的時間才完成。

而一般來說,我們所做出的決定和計畫很可能失敗,可能是因為:

  1. 執行細節跟想像落差太多
  2. 做了才發現並不是真的那麼喜歡
  3. 沒有長時間的持續

執行細節跟想像落差太多

在1981年的一項調查中指出,有88%的美國人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優於平均,而88%的人都認為自己程度高於50%的人,那顯然是哪裡出了問題。人們總是會過於樂觀的高估自己,就像是我們在執行計畫的時,總是認為計畫會像自己想像中進行一樣。但是事實上大多人所設定的計畫,通常都是針對尚未踏入、或是已經執行多次的領域,而因為不了解自然很容易產生落差。

做了才發現並不是真的那麼喜歡

很多人常在一頭熱的情況下就踏入某個領域,起初“認為”自己喜歡,但在實作之後才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喜歡”。這樣一來就陷入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場面,究竟是要進還是退?如果當初只是認為自己喜歡而沒有其他的誘因,在喪失熱情之後幾乎就完全沒有持續的理由,自然就沒有繼續的必要了。

沒有長時間的持續

「放棄」大概是對有心想做,但卻沒有走到最後的人來說最可惜的事情。而放棄的原因倒是也滿好理解的,那就是-希望可以速成但卻無法達成,隨之而來的沮喪跟挫折讓大多數的人停步。但是事實上,如果能一開始就知道「速成絕無可能」,就能用更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一切,並搭配實際且長期的行動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結論

透過立定目標幫自己擬定方向是一件很棒的事,只是大多時候的我們都在錯誤的背景環境、還沒能力制定長期計畫的情況下,就不斷地制定新的計劃,並伴隨著不停的失敗。而更令人尷尬的是,始終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改進,導致一輩子都在這個惡性循環下渡過。我們所該做的,就是讓自己學習該如何正確地事先規劃、訂定而且持續地執行計畫。

用行動證明自己,而不是話語#200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世界最著名程式設計師之一

對於那些面對機會卻沒辦法掌握的人,常常會喜歡對自己或對方說一句話:「為什麼不能給我一次機會?」。但其實我覺得這時候應該換成另外一句話可能更合適:「過去這世界給了你多少機會,你為什麼沒有好好掌握?」

你要如何證明你是最佳人選?

面試官可能是公司裡最尷尬但責任也最重的一個職務,因為招進來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對公司產生極大的貢獻或是傷害,而這些人是否能夠錄取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面試官的手裡。當今天有數十數百個人來求職,面試官要如何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但卻極有效的挑出適合的人才?

閱讀全文〈用行動證明自己,而不是話語#200〉

當個修行者,而不是個信徒#199

昨天談到了一些我對於“神”的看法,今天我想要提出一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修行,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與其單純的拜神,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做以下這些事:

了解他們的成長軌跡是什麼?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我們可以試著去拆解那些“神”的成長軌跡、經歷、學習項目,你就可以漸漸知道,到底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才會有今天的這項成就。你知道Bill Gates、Mark Zuckerberg、Elon Musk、Jeff Bezos這些億萬富翁都有什麼共通的特點嗎?答案是他們都會coding、從小就浸淫在學習當中、都被當作神童、也都曾就讀美國名校。

當然,成功基本上是不可複製的,但是如果你瞭解他們的背景、甚至是反覆去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當你仔細去研究,你會發現那些厲害的人都在取得成果之前,並已經投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練習,一步一步的累積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取得自己的成就,沒有什麼是一步登天的。所以,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好好修練自己,而不是癡心妄想會吃到天上掉下仙丹的就能得道成仙了。

他們現在都學習些什麼?

一個人的思想會決定行動,所以其實你可以透過瞭解那些厲害的人正在學習什麼、關注什麼、如何做事等等。因為透過瞭解這些,你就可以知道他們認為什麼知識和領域是重要的,而未來的趨勢又是什麼。接著再從你自己的角度來看,去思考哪些東西是你該學的、該做的,哪些又是不應該做的。透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判斷力還有下決策,假以時日你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方向。

要成為他們一樣要付出什麼代價?

所有的事情都有代價,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們,背後都很有可能背負著不為人知的壓力。Larry Page身為Google的創始人,從25歲開始經營這間新創公司,而在這19年間,他每天都被高速成長的壓力追著跑。但是身為Google大家長的他不能示弱或留下一滴眼淚,否則下面的人會怎麼想?而作為一個億萬富翁,如果他抱怨自己的生活很難過,基本上他得不到任何的同情,甚至可能被丟雞蛋。

我們往往稱羨那些光鮮亮麗的人,並且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神采奕奕、受人景仰,又或是希望跟他們一樣大展長才。但或許,這些都只是錯覺,因為我們只看到他們在螢幕前的笑臉,卻沒看到他們身上滿滿的傷疤。所以,先暸解要成為這樣的“神”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也許你的想法就會完全的不同。

開始行動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Tyron Edwards

花了那麼多時間研究、思考、琢磨,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是行動,不行動永遠都不會有改變。也許一開始會很不適應,很不習慣,但是我們終究會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看看小朋友學走路好了,哪個小孩不是跌跌撞撞的過來的,如果摔倒了幾次就不嘗試了,那我們人類現在應該都還是在用四肢行走吧。

結論

不要只是單純的拜神,你當然可以尊敬他們,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習他們的美德、仿效他們的行為,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畢竟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過上更充實的生活。即使是拜神,我們求得也不過就是這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