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是個魯蛇,但我有個特殊的本領……#164

createyourownlives-be-tough

我是一個魯蛇,徹頭徹底的魯蛇,也可以說我長久以來一直是帶著身為魯蛇的恥辱過活的。

之前有稍微研究過了遊戲化大師周郁凱,遊戲化理論的驅動力理論。在各個驅動力中有天命、個人發展、稀缺或是擁有等等,但都沒有一個特別能夠驅動我的。而後來我發現有一個驅動我不斷去玩遊戲(也可以看成過人生)的驅動力就是損失和避免(Loss & Avoidance),雖然我恨這種感覺,但對我來說,這似乎是最有效的驅動力。

閱讀全文〈雖然我是個魯蛇,但我有個特殊的本領……#164〉

關於多相睡眠法-一種讓你每天增加6小時的睡眠方式#162

cretateyourownlives-get-some-sleep
最近在看大腦和睡眠相關的書籍時,大腦中又跳出了不少關於多相睡眠的一些資訊:

多階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亦作多相睡眠或達文西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這種睡眠方式是由德意志帝國科學家J.S.西曼斯基在1918年研究動物的睡眠行為時發現,並發現人類亦有這種睡眠方式[1]。一般來說,成年人在24小時的日常生活階段可以分為工作和睡眠(包括午睡)兩部份,這種生活方式亦被稱為「二次式睡眠」(Biphasic sleep)。
閱讀全文〈關於多相睡眠法-一種讓你每天增加6小時的睡眠方式#162〉

知道人腦興奮的原理後,人類還需要性愛嗎?#161

createyourownlives-having-sex-without-having-sex
圖為電影《超級戰警劇照》

我承認這個標題有點誇張,但是看了關於人腦運作的書籍後瞭解到,人類所有的奧妙甚至說命運,其實都掌握在我們的人腦當中,一點都不誇張。

而今天我想從以下幾個主題開始討論起:

  1. 人類在睡眠時會調節情緒
  2. 關於清醒夢還有冥想
  3. 大腦可以在無意識(未察覺)的情況下處理有意義或規律的事件
  4. 人可以用指令要求大腦在睡著時執行

1.人類在睡眠時會調節情緒

人的大腦在睡眠時會自動調整情緒,所以一般來說人們如果前一天睡前有很多煩惱,在睡一覺之後基本上這個情緒會舒緩很多。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有些心理治療師如何治療心靈受到創傷的患者-依靠患者回溯創傷時刻並跟生活的經驗結合,藉以淡化傷痛。

2.關於清醒夢還有冥想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時候(清醒夢),人們可以用意識接管大腦的夢境,就像是腦海電影中的導演一樣,可以指定大腦做你想做的事(但似乎無法完全接管)。但在這邊我更好奇的是接管清醒夢可達成的目的,還有清醒夢與冥想、想像之前的關聯還有差異。

3.大腦可以在無意識(未察覺)的情況下處理有意義或規律的事件

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發現,原來我們的大腦可以在我們未察覺的情況下自動歸納一些有規律的事件,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而這跟我們昨天試圖探討的一件事有關-人到底可不可以不依靠「理解」學會一件事。

4.人可以用指令要求大腦在睡著時執行

過去有些資料顯示,當有些人試圖在生活中解決某些問題時,往往在睡夢中找出答案。而更有資料顯示,但在睡前對大腦下指令要求大腦解答某個問題,大腦會以夢境的形式顯示關於答案的跡象。

雜七雜八的說了很多,我最主要想要了解的一件事就是-人腦作為掌握人類至高無上的器官,我們到底要如何利用它「執行」我們想要的人生?

改變觀念改變人生?

曾經看到一些資料顯示,在大腦裡植入一個概念(或是缺少一個概念),都會讓人在行為上變得有所(或欠缺)依據。就像是我們曾經提過的自証預言(就是科學版的吸引力法則),當人們心中傾向某件事發生時,我們在作為上會趨向使這件事發生。而我們也知道我們人類的記憶、觀念、想法都不停地隨著時間不停的重塑,而我們的認知也隨著不停的改變。(對單一事件的記憶有可能不停的改變)

而在大腦中植入一個概念藉以改變人的行為,是NLP(神經語言程式學)這個學派抱持的觀點;而在未來簡史這本書的一些書摘跟評論中也提到:「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人腦徹徹底底就是個電腦。」。

如果人們可以真的了解大腦的運作,我敢說生活一定會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過往的許多科學實驗當中,科學家利用在大腦中插入電極,以改變老鼠、貓等動物的行為;有資料顯示女/男性在睡夢中經歷性高潮時,身體也會經歷相同的過程;在睡前對大腦下指令,可以讓大腦協助解決問題。

如果未來的人類可以直接透過一些行為來改變、滿足、指使大腦,究竟我們的生活會起什麼天翻地覆的改變?在超級戰警這部電影中描繪的西元2032年,人類之間做愛不再透過實際的性交,而僅僅是倚靠一個儀器傳送腦波給對方,並藉以體驗如同真實性愛的體驗。雖然這看起來很詭異,但是老實說,人類覺得各式各樣的情緒、甚至是所謂的性高潮-不全部都是來自大腦嗎?

人類可能的未來

以後你跟你的伴侶不需要抱抱、擁抱、性愛才能創造催產素,只要給你一定的藥劑就能讓你每天舒緩許多,伴侶之間擁有更好的關係;人們之後不許要辛苦的運動大腦才會分泌腦內啡讓人覺得舒緩,來上一瓶特製的飲料就可以達成;運動有助於大腦活化並強化學習效果,但是未來的人類哪有這麼多時間運動?不如來顆聰明藥吧,省時效果又好。

在科技不斷快速進化的未來,人類的大腦似乎掌握了人類的極限、未來還有命運。當科學家完整的了解人腦的奧秘後(據說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其實就暗喻了一件事情-人類有完全的能力複製大腦的功能,甚至再造或進化。到了這個時候更強大的AI,或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早就不足為奇,因為科學家們早就手拿這個配方不斷的調製,甚至未來還是倚靠AI這類型的東西來自主研究,完全取代最高階的科學家還有技術人員。

而你說未來的人類命運如何?我猜人類就會跟早年實驗室中的老鼠、貓還有猴子一樣,是最好用也最有趣的實驗對象吧。

講者如何有效傳遞訊息-給和我一樣的普通人#158

createyourownlives-how-to-deliver-message-effectively

終於順利完成在坪林街左邊的演講,在講台上對聽眾說話的時候我一直是戒慎恐懼的。因為我知道講者在大多數的時候無法有效傳遞訊息,甚至即使講者成功的做到了有效傳遞,聽眾是否能有效吸收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課題。除此之外,和一般近距離的對談能直接交流比起來,演講更傾向於單方面的訊息給予,某種程度上也喪生了從對方的情緒或是反饋中得到修正的機會。

在這兩天的交流中我得到了聽眾和朋友們的一些反饋,所以稍微整理了一下我個人演講前的準備還有事後的省思,希望能夠對其他跟我一樣的普通人在演講上有些幫助。

講者如何做到有效傳遞訊息?

作為訊息傳遞者,我認為最基本一定要做到的有以下幾點(註:以下不涉及講者在台上具體應該做些什麼)

  1. 只說自己相信的事
  2. 確保內容是基於事實的看法、甚至是事實本身,而不是基於看法的看法。
  3. 確保內容是對聽眾有所幫助的
  4. 一次只講一件事
  5. 大量放入易於吸收的素材
  6. 提高聽眾的專注力
  7. 不要擺出我就是對的的姿態
  8. 0.只說自己相信的事:

    每個講者站在講台上的理由和目的不盡相同,但本質上都是希望促使某事發生。不過若是講者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幫助提升聽眾的能力或認知,而是著眼於滿足個人或組織的私慾的話,天花亂墜的說一些鬼話連篇的話似乎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但是即使堅信自己講的事是對的、也希望對聽眾有益,但依然有可能發生一種可怕的現象-自己堅信的事物從頭到尾錯的離譜甚至不自知。這基本上是所有人類都該懼怕的事(如果真有人明知自己是錯的卻仍舊沾沾自喜那也是蠻可怕的),而在講者上則是更被加大檢視,畢竟出來混的總是要負點責任。

    而要如何「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會在以下敘述。

    1.確保內容是基於事實的看法、甚至是事實本身,而不是基於看法的看法。

    事實:可以指在過去和現在被驗證且中立的信息,在科學中指可證明的概念。傳聞不可當作事實。
    看法:對人、事、物所持的觀點
    (註:以上取自維基百科及教育部國語簡編本。)

    你說的是事實還是看法?基本上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事實」是放諸四海皆準,但是「看法」卻會因為每個人的出身、背景跟經歷而大相徑庭。最好的訊息提供方法,應該是使用有科學根據的事實直接作為素材,進一步還可以延伸出自己的看法幫助了解,但是僅是單純的看法或是來自未經科學證實的看法的看法,就極有可能產生有毒的觀念或是偽概念。

    一般來說講者本身/聽眾都可以試著用下列兩個提問在心中對應講者所說的話1.如果講的是事實,就應該問「他所陳述的內容真實性如何?」2.如果講的是看法,則是問「他的這個看法/意見的根源在哪?」。如果你發現經過自己心中的提問,發現講者(自己)所說出來的事實/看法並沒有良好的真實性和根據,那就有必要好好檢討究竟有沒有必要使用這段內容,甚至於通盤檢視自己的邏輯。否則沒有根據只有看法的話人人會說,為何大家要花時間坐在台下聽你說呢?

    (註:切記,千萬不要把從書中看來的知識當作真理,先看看那些知識有多少科學根據在背後支持再下結論。)

    2.確保內容是對聽眾有所幫助的

    雖然只要作為講者,站在台上說話時幾乎都會「認定」自己講的話是對其他人有所助益的、或是聽起來是正確的,而這樣高估自己的情況似乎無時無刻出現在人們身上。

    為了避免自己出現這種錯誤的認知,甚至是低估了聽眾的水平,講者勢必都要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1. 真的好麽?
    2. 好在哪裡?
    3. 這些東西可以用在哪裡?不能用在哪裡?
    4. 擁有它跟沒有它的差異在哪?
    5. 如果以上的論述都支持,我又要如何促使人們行動?

    而如果提供的訊息不是對聽眾有所助益的,基本上就是在浪費他人的時間。而不浪費他人的時間是最起碼的尊重,也是講者最基本的自覺。

    3.一次只講一件事

    基本上一本結構嚴謹的書籍,書中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在幫助讀者釐清僅僅一個概念-不論是透過各式各樣的實例、科學根據、正反面論證還有其它資料的佐證。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要完整閱讀一本書至少得花上數個小時,而閱讀理解能力更高的人或許只需要數十分鐘就能有效的吸收整本書。演講基本上是作為知識體系的濃縮,並搭配講者的魅力還有技巧,在講台上透過高張力的方式帶領聽眾身歷其境。而跟閱讀比起來,聽眾在演講或者聆聽時每單位時間能輸入字數是少於閱讀的。即便有了圖片、現場氣氛或是其它演講形式的輔助,一場時間落在數十甚至一小時左右的演講,真的能達到用遠少於數小時的時間內完整陳述、並且幫助聽眾有效吸收超過一個概念嗎?我個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4.大量放入易於吸收的素材

    比起冷冰冰的陳述事實,透過說故事方式帶出想要表達的概念,顯然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大腦理解事物的方式並不是生硬的背下一個又一個的資訊,我們可以想像大腦吸收資訊的過程其實是藉由拼湊一塊一塊相連的拼圖,進而形成有意義的圖像,最後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不是試圖把每塊拼圖的樣子和位置都背下來,接著在一個一個的擺回原位。而故事在說者陳述一個事件時的作用,就像是把一塊塊拼圖給拼湊起來的黏著劑,賦予資訊跟資訊之間有意義的串連。

    5.提高聽眾的專注力

    跟第四點不同的是,在這邊要做的不是從內容上幫助聽眾理解,而是要透過設計演講的過程幫助維持注意力。一般來說時間過長的演講會導致專注力逐漸衰退,所以大部份的演講不會輕易把時間設定長於一小時(例如TED就只把時間限縮在18分鐘左右)。若是真的需要透過較長時間來幫助闡述概念,就需要在中途加入足以讓聽眾回復注意力的要素。

    比如說,10-20鐘左右放一段相關的小影片、穿插笑話、有趣的圖片、設計意象不到的情景(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馮雷斯托夫效應),並且記得超過一小時以上的演講一定要有中場休息,否則聽眾的膀胱跟瞌睡蟲會跟你拼命。

    6.不要擺出我就是對的的姿態

    基本上人們的交流在此刻之後就已經可以說是完全停止,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夠接受被人直衝著說:「你是錯的,我是對的!」。因為我們的情緒會下意識的保護自己的觀點,尤其在講者還不是個「能說那話的人」。在少數情況下,有著強大專業能力或是個人魅力的講者,是有辦法用其強大的個人能力做到直接指摘別人的錯誤,並且使其改正。但是這可能會有兩個問題1.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最有效的?2.講者是不是「能說那話的人」。

    如果講者本身經過自己的判斷認為這種方式是最有效而採用,那作為聽眾至少要做到適度的相信、甚至是全然的相信。但對於毫無省察而認為自己「百分之百」一定是對的講者,可能只會帶來效果極差的反應。

    至於如何判斷可以透過講者內容中有多少事實根據、過往態度、想要達成目的,來決定是否值得信任。

    總結

    作為一個講者或是訊息提供者,能夠有效的讓聽眾理解是一門需要不斷精進的學問。特別是牽涉到每個聽眾各自的背景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究竟要如何使訊息足夠簡單到使大部份的人理解、但卻又能讓訊息的強度和啟發足夠大之間取得平衡,勢必要花上講者大量的時間以及不斷的反省總結。

    而我個人認為講者若是只以做到盡可能的訊息給予為滿足,但卻不把如何盡可能的使聽眾有效吸收、甚至是促使行動,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這足以讓雙方都失去更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而其實有效傳遞訊息的內涵不只可以運用在演講上,在寫作、日常表述、甚至是做為傾聽者的角色,都能夠有助提升雙方交流的效率。僅以此篇作為演講後的省思,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助益。

如何創造熱情(後記)#157

關於人生,我覺得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踐行,意思是-實踐與行動。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一個人要精熟某個領域的技能,不外乎是需要大量的時間鍛鍊,另外一個就是有效率的練習,而缺少了任何一個都會對成果有大大的折扣。所以成功(達成某些事)的要訣其實也不這麼難,也就是用有效率的方法多花點時間。《累積學習成果=累積總時數X學習效率》

createyourownlives-compund-effect

先前在網路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圖片,意思大致上是說:「如果你一天成長1%,365天之後你會比今天的你成長37.8倍。」,雖然這只是一個名為複利的數學計算,但是卻也是一個很明確的事實-「比沒進步的時候比起來,當你每天都持續進步,最後的成果是非常非常可觀的。」。

createyourownlives-compound-interest-is-powerful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一句話:「複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很多事情只要能夠不斷地持續,最終都會帶來巨大的回報。

很多人會常常說自己真的很想要做某件事,但卻常常因為很多原因不斷地拖延著。其實拖延最常見的理由有兩個,第一是說沒有時間,第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

1.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其實好解決,因為如果你真的無法為這件事擠出時間來,那可能這件事沒有這麼重要;另外如果其實時間很多,但卻沒辦法好好利用,那就幫自己找出可以更有效利用時間的方式;如果真的想要卻還是無法做出改變,與其花上太多時間懊惱,那接受沒辦法改變這個事實可能是比較好的做法,畢竟現況就是如此。

2.不知道怎麼做:基本上有三個階段(1)研究做到的人都是怎麼做到的(2)研究中途退出的人又做了些什麼(3)直接開始做。對於一個新的領域不知道怎麼做很正常,因為我們基本上無法用「已知去推論未知」。所以與其花了大量時間煩惱和思考但卻遲遲沒有行動,不如在做完基本的功課之後就直接開始「做」,因為很多時候在掙扎中學習才是正常而且最有效的。畢竟做你不會的東西才叫學習,做你已經會的那叫複習。

懶人的成功方式-儘早開始

如果你想不動腦、不費勁地找出成功的方程式,這邊就有一個最核心但卻也最樸素的答案-儘早開始。不論是前面提到的複利公式,或是討論累積總學習成果的文章,裡面都有至關重要的要素就是時間。如果你能儘早開始,跟別人比起來你就更能好整以暇地面對難關;當別人慌張地在臨時抱佛腳,你正在一步一步的執行自己的策略;當別人站穩跑道準備奔跑時,你早已經不斷地提高效率甚至換了一台法拉利。

但是你說:「要是起步晚了怎麼辦?」,我的回答是:「還能怎麼辦?如果是重要的事就迎頭趕上,這世界上不是只有第一才有資格做事;至於如果是不重要的事,那就更一點差別都沒有。」。沒有人的人生會完全相同甚至不應該相同,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各種不同要素之下排列組合的產品。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是個原創,但是很多時候絕大多數的人活著活著就成了山寨版,而且大部分情況下還山寨的不太好。

成功的人都有所謂的成功方程式,但或許很多時候卻也只是努力加上機運。不論真正的答案是哪一個,活出自己的人生,並且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投資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最正確的王道。畢竟如果把時間都投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卻還沒辦法成功或是活得很辛苦,那也沒什麼好反悔的不是嗎?畢竟我們早已使出我們的洪荒之力,再也沒有遺憾。

如何創造熱情(下)#156

createyourownlives-live-your-lives-as-a-hardcore-player
好想玩天堂(哭)


我們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有提到幾種主要驅動力的來源,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些特點來增加我們的動力。

而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要進入第四階段(儘早開始行動)開始實踐之前,可以先確定是否已經先完成了前三階段1.已經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2.了解你現在的狀態3.知道自己接下來初步該點什麼技能,之後,再開始設計自己動機。不過如果你正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而想透過創造動機來幫助自己找到目標,那當然歡迎跳到這個階段!

在遊戲中人們為何練功

先讓我們用一些遊戲中常見的例子來了解,平時人們努力練功的動力都是什麼?

  1. 打怪升等,看到自己的進步(Development)
  2. 解任務賺錢為了提高經驗值和達到成就(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
  3. 和朋友組隊一起打王,或是帶新手一起練功(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4. 我已經解了很多副本和任務了,我想要把他們都解完(Ownership & Possession)
  5. 聽說這週限定每隻王掉的寶物稀有度提高2倍!這禮拜我要多打怪!(Scarcity & Impatience )
  6. 情人節這週跟異性角色交談會有特殊任務的觸發(Unpredictability & Curiosity)
  7. 為了不要在打怪或解任務的時候那麼容易死掉,所以我要更認真升等跟換裝備(Loss & Avoidance)
  8. 不斷打磨練功技巧並傳授給其他人,產生了巨大的迴響(Empowerment of Creativity & Feedback)
  9. 9.我要成為這個伺服器最強的玩家,並且讓大家了解這個遊戲的美好(Epic Meaning & Calling )

所以在邁向我們自己目標的途中,路上的努力和挫折一定是少不了的,所以透過設計各式各樣的獎勵機制來提高自己的動機,就變得在重要也不過。這就像是你已經找到了產生熱情的方程式,而你每天幫自己源源不絕的創造熱情。

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而在這邊簡單分享一些能夠幫助創造更多動機的方式:

  1. 記錄自己的成長(Development)
  2. 賦予自己更高的使命(Epic Meaning & Calling)
  3. 創建、參與社群一同成長或是尋找導師(mentor)(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4. 主動幫助別人(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 Unpredictability)
  5. 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Empowerment of Creativity & Feedback)
  6. 參加比賽和解決實際的問題(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7. 好好珍惜自己的每分每秒,不要錯過生命中的美好時刻(Loss & Avoidance)
  8. 取得更多的資本。像是智慧、信任、友誼、成就、財富和對世界的影響等等(Ownership & Possession)

我的一點小分享

而接下來,我想用我自己精進寫作的過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的(或是不知不覺中滿足了這些動機)。在精進寫作達成我的目標(不論是要鍛鍊自己的思想或是賺錢),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內容的質量,所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可以有以下這些做法:

我知道初期一定會慘不忍睹,所以在練習的途中,我會每天記錄自己的成長、缺失還有心得(improvement),留下努力的痕跡並定期公布在網路上。因為我從頭到尾的目的,都是希望以能夠幫助別人為目標(Epic Meaning & Calling),如果有人可以因為我的分享而減少犯錯那真是太好了。

而其實將自己的內容公開在網路上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創造主動交友的機會(Unpredictability curiosity ),因為那些和你在網路上交流、互相幫助過的人,你們早已經意外地牽起了聯繫的橋樑。

隨著我漸漸地掌握寫作的一點小心得和規律,下一步我想要創建一個以持續寫作為基底的共同成長社群(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是以成長和幫助他人成長為目標,所以沒有比較只有扶持。

而其實每天激勵我的很大的原因還有不想失去更多(Loss & Avoidance),時間越少能做的事情也越少,我想要好好的生活。當然,如果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累積更多智慧、財富、友誼還有成就那就太好了。

總結

以上是我自己簡單的遊戲版本,當然還可以有更多的變化還有詳細的內容可以寫,不過我想最重要的想法已經表現在我的文字當中。而至於要如何組合還有玩遊戲,就看大家想玩的遊戲類型還有想點的技能是什麼了。:)

最後讓我們回頭討論所謂的熱情。我們看到很多對生命或是事業有熱情的人,他們心中就像是有一台石油的挖掘機一樣,源源不絕的產生滿滿的動機推升熱情。而如果讓我們用遊戲化的幾個公式來看,這些熱情的人們是否感覺起來就像是在追尋自己的天命、創建社群幫助別人、不斷的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並且取得更多的資本呢?

雖然我們常常都會覺得熱情感覺是天生的、沒辦法靠後天得到。不過當我們仔細研究過後,這些人的熱情或許根本就不是天生的,他們只是很自然而然地從生活中各處擷取熱情、得到反饋。他們是人生這場遊戲中最認真的玩家,他們的青春和汗水總是揮灑在那些能夠驅使他們不斷向前的事物上。

而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文章中都沒有提到過上好的生活這一點?」,畢竟,當你能夠擁有天命、珍惜自己的生命、擁有足夠的資本、參與社群幫助別人等等,又怎麼會不快樂呢?

所以,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成長、幫助他人,並且解決問題。而這些作為其實背後都牽涉到一件最核心的事,那就是-創造價值。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物上,而有意義的價值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另外,對於思思念念想要賺更多錢的人來說,當能夠創造出更多價值時,不怕別人不搶著拿錢跟你來換,不是嗎?

如何創造熱情(中)#155

createyourownlives-think-life-as-a-game
在前一篇文章提過正向激勵可以成為驅使人們的熱情,同時卻也有可能會讓人們過度沈溺。剛好這兩天我找到了一名遊戲化大師周郁凱的一些著作和資料,剛好可以幫助我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很巧的是他正在做的,就是希望能將遊戲化的概念應用在人生上,幫助每個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在玩人生這場遊戲,我們用我們的大腦操縱這副軀殼,去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並從中得到物質、心靈、財富等等的各種獎勵。我們接受教育以便迎接未來的挑戰(新手村);但是也有些人提早脫離教育,直接投入社會的懷抱(提早離開新手村);我們有時候需要挑戰難關(打怪)才能讓自己成長,而通常挑戰越大(Boss)成長越快;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常會遇到熱心相助的貴人(比如說高手帶你),也有可能遇到很多小人(小白背後補刀);也常常會遇到很多挫折一厥不振(掛了…),但是通常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自己恢復(重開機或有人幫你復活);當然,很多人活著活著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帳號被刪)。

如果人生真的就像是一場遊戲的話,我們要如何玩這場遊戲才能盡興、才能玩得最開心?我猜你想要的應該是離開新手村去打工、升級、解任務、跟其他人一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生活的品質、愉快的心情、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成為遊戲中的NPC,每天都在固定的幾個點晃來晃去,然後一天過著一天,或著是死活不離開新手村,就是不肯出去挑戰。

而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就是如何設計屬於你的人生遊戲。

根據周郁凱的遊戲化模型,所有的遊戲基本上都會運用不同的獎勵機制(甚至很多商業活動和網站也會運用類似的概念)來使人們持續的從事某種行為,以下列出八個核心驅動力還有例子
1.使命或天命(Epic Meaning & Calling)
網路上的開源計畫、當義工為他人服務
2.個人發展和成就(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Nike+(記錄你的跑步里程,並不時的告知你達到的成就)
3.創造力發揮和反饋(Empowerment of Creativity & Feedback)
樂高、手工藝所創造出的成品
4.擁有和佔有(Ownership & Possession)
集郵、收藏模型
5.社交影響和聯繫(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在FB上放閃跟PO美食照
6.稀有性和缺乏耐性(Scarcity & Impatience)
跳樓大拍賣,限量五件。
7.不可預期和好奇心(Unpredictability & Curiosity)
狂開臉書看有沒有人點你讚或私訊你
8.損失和逃避(Loss & Avoidance)
頻繁地回開心農場,避免菜被偷光

所以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你自己人生遊戲的設計者,你該怎麼做?
首先我個人認為可以分成四個步驟來一一執行

1.決定你要玩什麼遊戲
2.瞭解你目前的角色還有狀態
3.投資你的技能樹
4.儘早開始行動

1.決定你要玩什麼遊戲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不同的事情想要追尋,可能是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人士、推廣社會運動、成爲鉅富等等。《這是一個你一定要好好詢問自己的問題》,你必須非常仔細的思考才能找出答案,而這個步驟通常也是最困難的階段。

2.暸解你目前的角色還有狀態

當你暸解你要玩的是什麼遊戲之後,你接著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從你目前的點出發,達到你設定的里程碑。

3.投資你的技能樹

就像我在《如何建立多維度的競爭能力組合》中提到的,我們必須去有效的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創造最大的效果。

4.儘早開始行動

在一件事情上要取得成功,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投注足夠的時間還有用有效的方法做事。

以上是我認為如果把人生類比成人生我們可以參考和採取的一些步驟,在下篇文章我會更詳細地闡述,我們可以透過實際執行哪些行為,來為人生創造更多熱情還有樂趣。

如何創造熱情(上)#154

createyourownlives-the-talent-code

今天我想討論的是,熱情到底有沒有辦法被創造?很多時候我們一直認為熱情是天生的,當它碰到我們喜歡的事物時就會像是火星落在汽油上,立刻燃起熊熊大火,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所以這邊出現了一些問題是1.熱情會不會像是能量一樣會衰退?2.熱情可不可以補充?可不可逆?3.如果可以補充要如何補充?

在看天才密碼(The talent code)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關於一些運動員還有學生,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被燃起了心中無比的熱情。這些例子當中不論是楷模的成功所帶來的激勵、被言語還有環境不斷地刺激,或是因為珍惜爭取到稀缺資源等等,我都發現了所謂的熱情,似乎是可以無限量地一直補充,並且幫助許多人突破眼前一個又一個的挫折。

回想起我們過往的求學階段中,你有沒有因為在某些課堂上遇到一些好老師,因為他們的活潑生動、循循善誘、善解人意等等,讓你進而對某些科目開始有了點興趣,接著越來越上手,最後對這個科目喜愛的無法自拔呢?;而你是否也曾經恨透一些科目的老師,進而將對他/她的厭惡轉到那個科目、甚至牴觸。

而這些動機,很有可能就是導致燃起/澆熄我們熱情的最大主因。

如果讓我試圖拆解所謂的“熱情”時刻,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人們在全心投入在一件事物上,不論艱辛;人們在努力過程中變得更好而感到喜悅;人們創造出一個很棒的成果,甚至還能幫助他人,真是太棒了!而似乎這些過程當中都牽涉到了一件事-正向的激勵。

當人們在做某些事情的過程當中得到正向的激勵時,往往會驅使他們繼續這麼做,以得到更多的獎勵。所以對一個人來說,我們要如何創造出一個情境讓人們可以持續接受到正向的激勵,以維持源源不斷的熱情呢?

為了得到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看看正向激勵帶來的反效果-沈溺。沈溺往往是人們過度專注於某些事情而無法自拔,反向導致了許許多多的反效果,如生產力低落、無法集中精神等等。像是人們無時無刻都想看看FB上的讚和留言、吃角子老虎永遠就差那麼一點點就連成一條線、遊戲每破關一次或打死一個王就可以拿到大量經驗值還有金錢,這些都是正向激勵帶來的沈溺。

我們已經知道正向激勵可以讓一個人無比的沈溺,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思考,如何讓一個人無比的沈溺在你想專注的技能和你想完成的目標?如果可以這樣做,是否就可以讓一個人不斷地投入他的時間去做這某件事,就像是在闖關一樣。

而要如何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不斷闖關,我想留在下篇文章繼續分享。

一把能解決你人生八成問題的鑰匙#151

createyourownlives-8020-principle
在自然界有一個有趣的80/20法則(又稱帕雷托法則),基本上在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遵循80%-20%的自然分佈。舉例來說,帕雷托在自家花園觀察到20%的碗豆莢產生了80%的財富;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裡;80%的客訴來自20%的客人等等。(當然這個數值並不見得是完美的80/20,但大致落在這個區間)

而依照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推測出,我們人生中80%的煩惱,都是來自於20%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是不是就會輕鬆很多?但是,一切真有這麼完美嗎?

8020法則的實例

我的答案是-很有可能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把這個法則應用在學習之上,我們可以試著找出掌握哪些20%的知識但卻可以帶來超過80%回報的?舉例來說,如果你掌握了四個西洋流行樂中極常使用的和弦,你就可以很快掌握大部分的流行樂(的片段)。具體例子可以看看這個澳洲樂團如何僅用四個和絃在5分半鐘彈奏38首歌。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很多,但是重點就是如何用相對少的資源帶來最大的回報。再舉個例子,日本官方機構公佈了一份常用漢字表,其中包含了2137個日本平時廣播、電視節目、新聞中最常出現的漢字,而日本的漢字總共有五萬多個漢字。換句話說,要使用堪稱流利的日文不需要會五萬個漢字,2000多個就綽綽有餘了。同樣的,學習英文或是其他外文都是一樣的道理,你最常用的就是那幾千字,剩下的幾萬字是你這輩子可能永遠都用不到的。因此如果小時候有接觸過背字典的訓練真的是不要鬧了,不如找幾篇好文章邊看邊記憶單字比較實在。

所以讓我們回到80/20法則,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我曾經在《這是一個你一定要好好詢問自己的問題》中問過大家,「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在我們能夠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或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問另問一個答案:「究竟要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解決我大部分會遇到的問題?」

你人生80%的問題來自什麼?

跟大家分享我的答案還有我如何找出投注在單純幾件事,卻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生的問題。對我來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生活

這四個字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好卻是非常不容易,因為它其實包含了更多的問題。什麼叫好好生活?對我來說,好好生活的意思是(1)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不論是精神上或物質上(2)跟家人朋友有良好的互動(3)為社會創造價值等等。而對很多人來說,要做好其中一個都不是太容易的事,更不用說是全部都做到好了。

在我過往的經驗當中,我發現生活有部分的問題都是起源於金錢的不足,甚至有些問題在錢的面前是會自動解決、或是可以透過金錢作為槓桿解決的(我並不是在鼓吹金錢至上,在這裡可以把金錢替換成價值或資源,畢竟金錢從頭到尾就只是一種交易的媒介);而為了創造更多的價值(金錢),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生產力;而為了要提高生產力,最重要的就是快速成長;而為了快速成長,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學識和技能;而為了要增加學識和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學習。而就像是我在《論自學能力的重要》,我甚至認為學習能力越好,人生就越幸福,因為我們總是能找出事情的關鍵。

舉例來說,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而哪種類型的伴侶才能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完全比篩選家世、外表、學歷、金錢等等的條件重要一百萬倍,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兩人能否好好走下去的關鍵。

像是這樣不停的推演下去,你可以一層又一層的找到每個問題中最重要的答案,甚至是直搗核心。 而對我來說,單單投注在有效學習就足以幫我解決80%問題。

每個人有不同的問題和鑰匙

當然每個人所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每個人所需要的鑰匙就會不同,但是我想分享的是這個找出主要問題、找出主要解決方法的過程。所以你最應該要做的事是「如何找出你人生最重要的事,並找出專注在什麼事情上可以達到最大的功效。」

不過,找到鑰匙並不代表皆大歡喜,因為你僅僅只是打開了一道門,能否順利走到里程碑還是未知數。就像是對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和兔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誰跑得快跑得慢,而是要看誰能夠先找到正確的方向,再用最快的步調全力前進。反之如果一開始方向就是錯的,跑得越快不就錯得越離譜嗎?

而對的方向,就是鑰匙;能否走到里程碑,就是下一個要努力的目標。而下一個目標就是全力提高你的速度,儘早到達。

我想,我已經找到能解決我八成問題的鑰匙了,你呢?

你的Role Model不曾告訴你的事#148

14657645_1356989940987273_454425502_n

從大學時代開始仔細思考自己未來到現在,一路上在心靈層面接觸了很多不同職業、性格、想法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都給我帶來不同的啟發。不論是大學時代的幾位教授、嚴長壽總裁、林之晨、Chris Guillebeau、Seth Godin、Elon Musk還有目前的李笑來和Tim Ferriss,他們的思想還有一些特質都造就了現在的我。

 

而我現在回頭去觀察這些過去和現在影響我的人,卻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規律。雖然過去沒有察覺到,但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多特質是相似的、重疊的,而當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才發現,也許在不知不覺當中,我的潛意識早就不停的告訴我,究竟我對哪種類型的生活型態最感興趣。

我的Role Model們

閱讀全文〈你的Role Model不曾告訴你的事#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