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身家五億、百度副總裁如何思考?#180

createyourownlives-how-great-people-think

首先,我承認標題很標題黨,如果你覺得被騙可以左轉不送了,但是在離開前有興趣的話,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下這兩篇文章你有多久,沒有死磕過一個問題?當你夢想去改變一個行業

 

這是李叫獸(原名李靖)所寫的兩篇文章。邊看的時候可以邊思考一下,自己的思維能否像他一樣清晰、一樣完整,或甚至比他更好?喔對了,這傢伙今年25歲,前兩天共同創辦的公司以1億人民幣賣給百度,同時他本人並出任百度的副總裁,成為該公司有史以來擔任此職務的最年輕的一位。

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週的專欄當中,討論的是尊重資本量級的差異。簡化一點來說,就是在各個領域中有著巨大成就或甚至是小有成就的人,都有屬於他們厲害的地方,而不僅僅是運氣而已。就像是我當然可以說郭台銘或王雪紅有什麼了不起,還不就是運氣好、血汗工廠、靠爸族等等才能賺這麼多錢。但事實上他們資產和一般人的差異是以億作為單位起跳的,而在賺錢這方面,他們就是比一般人厲害上千萬倍。

所以我們應該去了解自己和厲害的人之間為何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別人的優點、自己的不足,還有該做出哪些事情讓自己不斷成長。

根據兩篇文章中我想挑出兩個我特別感興趣的關鍵字

原則還有簡單

原則:

埃隆馬斯克曾說自己分析問題都要用“第一性原理”(Frist Principle),即用最本源的原則去剖析現象。

你有自己的思維模型嗎?根據查理蒙格指出,他個人有大約100多個思維模型幫助自己做判斷,透過這一個又一個模型幫自己思考、篩選、抉擇,讓他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也因為他的洞見,他成為巴菲特最信賴的夥伴,兩個人一起打造了整個波克夏王國。

對很多高手來說,他們的每個決策和行為都是由不同的思維模型、原則、套路所組合起來。基本上他們不會「隨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你有在看籃球之類需要持球進攻的運動,你常可以看到球員們行動自如地穿梭在球場中,在眾多人的防守之下不斷嘗試出手得分。雖然這些球員的動作看似華麗而且沒什麼規則,但是當你仔細拆解他們一連串的動作你就可以發現,他們的進攻動作是由許多的固定的動作所集合起來,最終變成難以預測,進而無往不利。

不過這是高手們的舉動,我們一般人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並沒有辦法持續輸出固定的模式,而這正也是一般人跟高手們的差距。高手一出手就是各種套路,而普通人則是一出手就是什麼套路都沒有,但千萬別跟我說什麼無招勝有招,你又不是令狐沖,你甚至沒有任賢齊帥啊。

因此我認為,所有想讓各種能力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就是去精熟許多重要的套路、模型或是原則,並將他們運用在生活當中,作為行事的依據、解決問題的方式。

簡單

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是最大的懶惰。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巨富洛克斐勒在紐約的大街上讓一個鞋童幫他擦鞋。在擦鞋子的途中,這個鞋童非常熱心的跟洛克斐勒分享該買哪些股票、近期又有什麼重要的財經消息。洛克斐勒聽了這個鞋童滔滔不絕的分享之後受益良多,回到公司後立刻打電話給他的股票經紀人,說了一句話:「把我的股票通通都賣了。」,為什麼他要這麼做?據說洛克斐勒說了:「當連一個鞋童都能跟你滔滔不絕談股市的時候,就是該離開股票市場的時候。」。

在大多時候,當我們下意識地給出一個答案時,我們都應該退一步的去思考:「是否有其他人看法跟我一樣?」、「這樣想的人多嗎?」、「為什麼我們想的一樣或不一樣?」。在大多數的時候,當你的想法跟眾人越一致,你越應該質疑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當這些問題不是落在普世價值,而是在各個行業中比較深入的議題時更要務必小心,因為大家如果都想法一致、都這麼厲害,那應該這些人是老大,想法不一樣的是小弟。但是真實情況是,這個世界上表現卓越的人大多都是那些「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人」。

為什麼要特立獨行且正確?

特立獨行:

在大多數的場域中,若是你要得到巨大的收穫你必然要跟別人不同,否則最後一定是大家採取一樣的行動殺得血流成河,此時不如另闢一片藍海,這就是特立獨行。

正確:

前面提到特立獨行,但是光特立獨行沒什麼用,你還得正確才行。不然我現在就要去玉山山腳開始挖石油,因為這也算是特立獨行。但是事實上台灣石油蘊藏量極低,而且顯然玉山山腳也不被認為是有石油的地方,否則為什麼我們都要從海外進口石油來維持2300萬人的生活所需呢?

結論

最後想跟大家說兩件事:1.開始建立自己的原則、套路、模型,並且活用它們。2.永遠要不斷的刻意練習、打磨一切有價值的事物。

每天叫醒你的是鬧鐘?還是夢想?#179

createyourownlives-what-wake-you-up

很可惜,對我來說兩個都不是。我不知道別人的答案是什麼,但是每天我腦海裡都有個聲音說著“Achieve something”,或是可以用另外一句Nike創辦人Phil Knight的一句話來形容也很精確

Make history or be a part of it.

我也時常在思考為什麼我還沒辦法為人類創造巨大的價值。

但是雖然是這樣,我卻沒辦法清醒的時候都在工作,不過別誤會,工作可以分很多型態,不是只坐在電腦前coding,寫作、思考、閱讀、或其他有生產力的事都算,而且我仍然花時間陪家人。但讓我不解的是,為何我竟然會有“殺時間”念頭。而更尷尬的是,即使當我有足夠多的時間的時候,我卻仍舊無法把所有的時間投注進去。

經過分析之後,會造成這樣的原因不外乎:

  1. 有時睡眠不足造成整理效率下降
  2. 不願意讓眼睛長時間暴露在3C產品前
  3. 為了找出寫文章的靈感變得焦慮
  4. 但是這些仍舊是可以克服的問題。另外,就以coding來說,我認為coding是未來10年內必備且最重要的技能,沒有之一,但我在學習時仍舊無法百分之百的投入(一部分是跟時間壓力,還有還沒辦法實際做誠品有關),這也讓我覺得有點困惑。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樣很病態,但讓我用小確幸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做不到,我一天不看書、一天不思考就會痛苦的不得了。小確幸?讓給需要的人吧。

    今天看到大陸著名的營銷專家「李叫獸」(原名李靖)所共同創辦的公司,被百度以一億人民倍給收購並出任百度的副總裁。之前就知道李叫獸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但實在對他瞭解不多,於是我就上網搜尋了一下他的資料,找到了以下一段話:「91年出生25歲自媒體作者李叫獸,年紀輕輕出任百度副總裁的故事再一次成為互聯網圈熱議的勵志典範,而25歲的年紀也刷新了百度最年輕副總裁的記錄。」

    25歲?91年出生?跟我同年同歲共同創辦的公司估值一億人民幣,並且出任百度副總裁?Are you fxxking kidding me?雖然所謂英雄出少年,在年輕時代就嶄露頭角的人絕對大有人在,但是看到年紀跟自己相仿的人卻已經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總不免令我再三的省思和檢討自己(先前也有一位叫做劉大貓的25歲連環創業家讓我有這種感覺)。但其實我無意跟他們比較,事實上我更想知道的是-究竟什麼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差距?

    今天在看Jeff Bezos的自傳時,我看到的是一個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不斷將自我推向極限的人。在他們的世界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他們,只有他們自己能夠讓自己停下來,而這樣的特質正是我在許多卓越人士身上所看到的。而也許,我缺少的就是這樣的特質。但值得開心的是,我又開始重新提醒自己這件事的重要。

    其實很多時候我不喜歡受挫的感覺,但我卻熱愛受挫之後找出答案、心靈超脫的那種愉悅感。今天我所得到的啟示是,我必須用接下來的幾年間,不斷的增強自己的各式能力,並找到能夠為人類創造巨大價值的事情,接著用更之後的數十年去實現這個目標。就像是我很久以前寫的文章一樣Elon Musk的Master Plan給我的反思,所有重要的事都是需要時間的淬煉,而唯有長時間積累,才能夠創造真正的價值。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名很有趣,由股神巴菲特所寫的書《Tap Dancing to Work : Warren Buffet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希望大家每天都能跳著踢踏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XD

如何鍛鍊思考能力#178

createyourownlives-train-your-brain

我個人鍛鍊思考能力的方式有以下三點:

  1. 吃得健康
  2. 持續鍛鍊
  3. 保持清晰
  4. 吃得健康:

    這裡指的是多看好的書和資訊。平常我們會花很多時間思考,但是其實很多事情的答案都寫在書裡,自己關起來思考反而效率更差。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我們看書就是為了要得到正確的觀念,如果因為看了不好的書讓自己被不斷的觀念混淆就得不償失。

    閱讀全文〈如何鍛鍊思考能力#178〉

三個幫助進入心流的方法#176

createyourownlives-peace-and-quiet

如果有誰對醫生說:「我聽到腦海中有個聲音在說話。」八成會被送去精神病院。然而事實是,幾乎每個人都以相似的方式,在自己腦中聽見聲音,有時甚至同一時間多種聲音交錯響起。

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第一章,就用了這個有趣的方式作為段落的開頭,並且提到人的大腦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的在與我們自我對話當中。最近為了研究心流,無意間找到了這本書,雖然還是不能清楚地為心流這件定出我認為最好的定義,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似乎給了我一些想法。

在思考心流這件事時我一直試圖找尋屬於心流的例子,我能找到比較鮮明的例子是,前一段時間在看笑傲江湖改編的漫畫的時候,在當下我感覺我大概看了20分鐘左右停下來後,卻發現事實上可能已經過了40分鐘。

當下那種感覺就很像搭上了一台快速來往地球和火星的火箭,當你在火箭上度過了5年終於回到地球,想抱抱當時剛出生的兒子。但是當你們見面的時候你卻發現對方已經是個小腹微凸、頭髮稀少的中年大叔了。這樣的場景對我來說,就像是在物理上提到的時間被重力或是速度給扭曲了一樣。

目前的我可以做到極度專注在當下的場景,並且在感受到流入腦海中不相干的訊息後將其中斷或清除,進入到一個我認為「堪稱」心流的狀態。但是這個狀態大約會在1個多小時左右,伴隨著下肢的不是還有情緒的煩躁開始逐漸衰退,最後我會花大約10分多鐘的時間到處走一走,想一下其他事情做為中途的休息。

雖然還不敢說對心流有什麼深入的掌握和看法,但我稍微整理了三個,我認為在各種領域都能幫助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

  1. 減少周遭的干擾
  2. 注意流入腦海的意識
  3. 簡化和減少不必要的事務

減少周遭的干擾

為了進入心流狀態,你必須要盡其所能地減少那些會打斷你意識的事情,這種情況最多來自突如其來、或是音量過大的雜音,還有周遭不斷移動的物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你可能會需要一副好的耳機、輕柔的音樂,還有一個人潮較少的空間。

基本上人類是一種非常容易受到干擾的生物,除非進入極度的專注,不然我們的意識是非常容易被打斷的。有一個可以嘗試的例子是,當你在大街上隨機找一個路人,在他視線所及大約30-50公尺內的距離盯著他看,他基本上在不久後一定會發現你在盯著他看。

連在相對遠的距離外被人盯著看都會被影響,更不用說當有人在你身邊走來走去你一定會想知道是誰、又或者當有人在你耳邊說話時,你多多少少少會被他們的聲音給干擾。

注意流入腦海的意識

在科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元認知,在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

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等各項)的思考。

一個人的元認知能力越強,就表示一個人越能察覺到自己大腦的想法,甚至進一步的去控制這些想法。如果要加強這些能力可以從每天簡單的冥想10幾分鐘、還有寫作來達成,而經過大約幾十天後你就可以發現,你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大腦的想法,還有意識在腦海中流動的感覺。

當我們能夠察覺腦海中的想法後,我們就能夠有效地去辨認當下的想法適不適當,像是:我現在需要思考這件事嗎?如果不該的話想什麼比較好?我的思緒是不是被帶著走了?

像是我現在在發現腦海中出現不必要或是不該在當下出現的想法時,我就會把他們驅逐出去或是用別的想法代替,而不是沈浸在不必要的想法甚至被帶著走。舉例來說我剛剛在路上散步的時候跟一隻黃色米克斯對看,被它兇之外還差點被攻擊。

我不確定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會花多少時間平復並轉移自己的情緒,但是當下我的反應是當然是警覺和憤怒,但大概五秒內就立刻恢復冷靜,然後花十秒思考跟這隻狗打起來誰會贏,然後就停止思考這件事,轉向關注在其他事情上。

簡化不必要的事務

在討論心流的時候,我們期盼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沈浸在一項事物當中,並且擁有比平時更好的狀態和效率。

但是當你在生活中有太多雜務或是工作的時候,那就表示你必須不停的在各種事務中切換而資料顯示絕大多數的人這種情況下會受注意力殘留的影響,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僅有2%的人能夠依舊保持相同的效率。或者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當你的時間被切得太破碎時,即使你進入了心流狀態也會很快地被中斷,導致效果不彰。

所以最好的情況當然就是盡一切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支出,像是透過外包、婉拒邀約、重新規劃時間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更極端一點的例子當屬像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大前研一這類的人,常年都穿相同的衣服,以減少花費在思考該如何搭配上的時間。

小結

以上是我總結這段時間如何進入心流的一點心得,若是之後還有更多的例子,我也會隨時補充在網站上。

關於心流的補充和更多想法#175

createyourownlives-go-into-the-flow-zone

接續昨天討論到的心流的主題,今天我想花一點時間來整理一下新發現的資訊。

之所以會開始關注心流,是因為過往大家都在討論熱情的重要,畢竟我們普遍的認同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能夠有更高的專注。但其實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如何在即使不是快樂或是熱情的狀態下也能進入心流,並且保有高強度的學習能力。因為我觀察到有很多學習能力強、執行能力高的人,似乎能夠隨時的進入類似心流的狀態,即使他們並不一定喜歡這些東西,而僅僅是「必須」學會這些東西。

如果真的隨時進入心流狀態,那真的對有志得到這項技能的人來說是一種福音。畢竟如果要建立在熱情或是喜愛才能進入心流的話,那顯然有資格進入心流的人只有:

  1. 對各種事情充滿熱愛及興趣的人
  2. 能洗腦自己讓自己對各種事情充滿興趣的人

然後剩下的人都無法進入心流狀態?但是我認爲並不是這樣。不過我怎麼認為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法,我想要的是事實和根據,好險,我在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書中找到了一些我要的答案。

所謂的心流定義

內心充滿相容、和諧的感受,感覺、希望與想法與此協調一致,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狀況截然不同,並經常有忘卻時間的感覺。

進入心流的主要要素

清晰的目標、立即的回饋、能力與挑戰難度相匹配、感覺一切都在掌握中,以及相當程度的專注力

情緒相關:

由以下的圖表可以看出,是否覺得快樂與動機強烈,與能否進入心流的狀態相關性有點兩極。像是工作或學習這種生產類活動,快樂與動機偏低,但卻能夠高度專注並進入心流;相反的,在嗜好和社交這種休閒類活動,快樂、動機都高,而且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e5%b1%8f%e5%b9%95%e6%88%aa%e5%9b%be-2016-12-23-23-14-18

小結

到目前為止其實還是對心流不夠熟悉,但是如果建立在已知的心流要素(1)清晰的目標(2)立即的回饋(3)能力與挑戰難度相匹配(4)相當程度的專注力,等等的話,要嘗試進入心流狀態似乎也是可以辦到的。而我之後也會再重新修正冥想的方式,畢竟冥想是有效鍛鍊元認知能力、並且保持專注力非常重要卻簡單的練習方式。

根據以上蒐集到的資訊,我也會試著學習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若是之後有進一步的資訊,我也會公佈在之後的文章當中。

心流狀態是什麼?又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174

心流
心流

這幾天花了一些時間研究「心流」到底是什麼,希望能夠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關於心流體驗的定義,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

心流(英語:Flow),也有別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譯為神馳狀態,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理論最早是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所提出,他的著作《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也闡述了許多關於心流理論的例子。

為什麼要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呢?因為據說這是個能夠讓自己大幅提高生產力、並維持高度專注的方式。在看過心流相關的書籍還有定義之後我發現,近年來我在心流上的體驗,大概只有在大二大三那段跳國標舞快樂的時光吧。而讓我感到困惑的是,如果心流這麼有效,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刻意”的進入心流?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部落格,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到這裡稍微瀏覽一下裡面的文章。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在米哈里.契克森的著作中,提到了以下的心流經驗圖。

304317777_0cf4d98181_o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白色的區域是所謂的心流區域。如果以一名剛學網球的小男孩艾利為例,對他來說一開始有趣的挑戰可能就是把球打過網去。但是這種愉快時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在不久的練習之後把球打過網就變得非常的簡單,他就會慢慢從A1移動到A2區域;又或者他可能會遇到程度比他更好的對手,讓他發現在網球這條路上還有許多挑戰等著他,而此時他也有可能慢慢的從A1移到A3。

在這種情況下艾莉要回到心流的狀態就只有移動到A4這個方法。當艾利是在A2這個區域時,要移動到A4必須透過增加挑戰才能擺脫簡單帶來的無聊;而若是在A3,要移動到A4就要透過加強自己的技能才能打敗對手。如果從這個圖上的概念出發我們會發現,如果要維持在心流狀態的話,似乎必須透過不斷的設立更高標準的目標,並且不斷地達成它。

但是弔詭的是,這個心流經驗圖並不能完整的說明所謂的心流經驗,因為甚至一些低挑戰性如看電視、閱讀、家務這些的經驗都能夠進入心流狀態。不過相較來說,有挑戰和目的性的事務觸發心流狀態的機會更大。

自動進入心流狀態?

我一直都很喜歡Elon Musk,剛剛在看Y Combinator訪談Elon Musk和Mark Zuckerberg的影片時我開始思考一件事:「對這兩個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存在於“刻意”進入心流狀態這回事。但是為什麼他們不需要“刻意”進入心流?」。

我個人的看法是,對需要刻意、或是極大心力進入心流狀態的人來說,可能還沒有掌握住某件事對自己的重要性、或是尚未真心喜歡某件事。對某些目標明確的人來說,他們在特定的時刻必然需要快速進入極度專注的狀態,因為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有效的解決問題,如果他們必須花一大堆時間幫助自己進入所謂的心流體驗的話,那這些人可能比較不善與管理自己、甚至產出較低。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做《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面談到了許多著名的作家、畫家、作曲家是如何規劃自己的日常、幫助自己的心流、甚至是逃避自己的工作。我在這本書裡面發現的是,那些能夠透過各種方式讓自己有效進入心流的創作者們,往往有著更多產的著作。

我到目前為止的見解是,如果一個人真的非常重視某件事,他必然會讓自己能夠迅速地投入,或是說讓自己能夠去除雜念、阻礙、優化流程,讓自己在整個努力的路徑上能夠事半功倍。

小結

我在2018/10/24的時候,更新了一篇「4個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的文章。裡面提到了幾個我自己嘗試後,認為能夠幫助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有興趣的話不仿點進去看看吧。

你是踐行者還是觀察者?#173

還記得當初開始寫作的時候,常常都是坐在電腦面前腦筋一片空白,思索了好久才能開始打字,所以總是能拖則拖,想著靈感怎麼還不來;而開始之後又常常是另一個挑戰的來臨,像是我該怎麼寫才好?有沒有好的例子啊?這樣寫的品質夠嗎?這樣的情況每天不停的上演。

有時候要花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寫作一篇滿意的文章、又有時苦思了好幾個小時也只能擠出不到1000字,但是更多時候都能在2個小時的時間,寫出1500-2000字上下的文字。一轉眼,連續寫作的篇數也累積了170多篇,初估字數應該也至少有20萬字,雖然還不算是一個文筆很好、文章質量很優秀的人,但至少我可以有機會說:「我不再只是單純的觀察者,或許也可以開始稱作踐行者了。」

什麼是踐行者?什麼又是觀察者?

觀察者-花了許多時間觀察某些事物,但卻遲遲沒有開始行動。
踐行者-經過判斷後開始執行某件事。
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既是觀察者又是踐行者。人們花時間觀察、研究接著決定要實踐或是放棄,但更多的時候人們卻往往卡在中間,既無法決定要實踐又或者是放棄,而耗費了大量的光陰。

何時是最好的開始時機

如果你已經有了某件想做的事情,但卻不知道何時該開始,我的答案會是-現在。在寫作和編程時,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你沒有靈感(想法)時先動手,答案自然會一步一步湧現出來。說也神奇,在學編程時我常常會看著一段代碼很久,但卻毫無頭緒,不過如果我採取打一遍代碼、想一遍流程這個循環,通常就能有近一步的理解。如果這個循環一遍還不夠,頂多就再多個兩三遍再搭配教材,通常就能掌握個七八成。

同樣的,寫作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真的什麼都想不出來,那就先打一段文字,看看有沒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想法繼續打,沒有想法就趴在床上思考或起來走一走,通常就會有點收獲。依靠著這個循環,我通常就能夠完成一篇將近2000字的文章。

如何更快地上手一個領域

找好的老司機帶路

這應該是一個能夠讓絕大多數的人迅速入門一個領域最好的方式。透過有經驗的前輩帶領,一步一步傳授你重要的知識、帶你避開不必要的坑、跟你分享這個領域的心得,這些重要的經驗往往都是自學無法達到的。

在自學編程的初期,我花了些錢訂閱了幾堂課程。但就在我花了幾個月使用這項課程之後我發現,雖然它們價格不貴、內容也算豐富,甚至也有線上助教,但似乎就是不夠扎實又少了「專業」的人給你指點迷津。在經過幾個月的低效學習之後,我毅然放棄原本一個月只要600元的課程,轉而投向一個月需要6000元,但是內容更加豐富、扎實、助教更為專業的課程。

因為我知道雖然一個月6000塊貴了一點,但卻可以讓我學得更扎實、更有系統,甚至整體上學得更快。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今天我家裡條件不錯,但是犯了法進監獄卻想要越獄。我可能會想方設法地想要挖個地洞、鋸開鐵窗、騙過獄卒,然後承擔生命損賞的風險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離開;不過與其這樣,不如拿個幾百萬給獄卒跟裡面的主管,請他們稍微打理一下,我說不定還可以大搖大擺的直接從正門離開,多好。

結論

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成長的過程本來就充滿了掙扎,如果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儘早開始吧。

希望我能夠當你的好朋友,一個有用的朋友#172

createyourownlives-your-are-my-good-freinds

事實上,所有的人都是「自利」的。參考了一下MBA智庫百科的內容,所謂的自利應該是:

人們正在進行決策時,會選擇對自己經濟利益最大的行動。

簡單來說也就是,我們所做出的抉擇,都是在各種通盤考慮下做出讓自己覺得最爽的決定。很多人捐錢,因為捐錢讓他們覺得幫助了別人、心裡好過、節稅等等;或是很多人(認真)工作,因為這些事能讓他獲得收入、能力成長、感到快樂,甚至是不用回家面對親人等等。
閱讀全文〈希望我能夠當你的好朋友,一個有用的朋友#172〉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去了也不要跟大家混在一起#199

createyourownlives-dont-follow-the-crowd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巨富洛克斐勒在紐約的大街上讓一個鞋童幫他擦鞋。在擦鞋子的途中,這個鞋童非常熱心的跟洛克斐勒分享該買哪些股票、近期又有什麼重要的財經消息。洛克斐勒聽了這個鞋童滔滔不絕的分享之後受益良多,回到公司後立刻打電話給他的股票經紀人,說了一句話:「把我的股票通通都賣了。」,為什麼他要這麼做?據說洛克斐勒說了:「當連一個鞋童都能跟你滔滔不絕談股市的時候,就是該離開股票市場的時候。」。

最近透過得到的專欄加入了一個從零開始學編程的微信群,群內有500人,目測大概有400人都是零經驗或是自學不超過一個月的新手們,而這群人通通都要開始學編程,在裡面幾乎沒有看到其他人要學Ruby,而且大家幾乎都是對同一個語言感興趣,那個語言是-Python。Python被稱為易懂、好學並在許多領域能有廣泛的運用,不論是網頁開發、作業系統,還有真正讓他火紅的原因-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應用。

最為一個同樣在自學編程的人看到這樣的現象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所好奇的是:「當所有的人都看到一件事是好的,並瘋狂湧入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

不要隨意跟隨潮流

從最近我的觀察來看,現在有很多人在學寫作、學coding。但是在這群人中的有些人,開始學習的原因不為別的,都是因為看到其他人透過這種方式而讓自己變得更好、建立了名聲、擁有了影響力,最終得到財富並過上了體面的生活,所以才開始心生嚮往。所以對於某些一股腦投入熱門領域的人來說,是否真心喜愛、是否能讓自己成長都不重要,他們更看重的是-這是一個能讓「我」有錢、體面、有影響力的事情,所以「我」應該去做。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麼多人都在做,那自己的競爭優勢是什麼?這件事雖然大家都說好,但是到底好在哪?這件事有風險嗎,風險又是什麼?

因為沒有想清楚,所以十幾年前大家都跑去開蛋塔店,然後一大堆店倒光光;有一大堆人聽信股市名嘴跑去買特定股票,然後過了不久股票大跌被套牢;現在大家都跑去學編程、開始寫作,過了不久會不會也出現一群花了大把銀子去上程式培訓班、寫作課,但是最後發現是一場空的受害者出現?

如果一件事真的像大家說的那麼好,請記得一定要靜下心來思考,這件事好在哪?風險在哪?我可能會有什麼收穫?我需要做的多好才夠?等你確認這件事對你來說利大於弊,再採取行動。而如果這次思考後採取的行動讓你有所損失,那也沒有關係,至少你學到了寶貴的經驗-知道為什麼錯,下次別這麼做就行了。

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收穫

當經過你審慎思考最終決定要跨入某個領域之後,接著你要思考的是要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收穫?但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先做:「請先確認你的動機是什麼?」。如果你學英文是為了出國留學,那你可能要去補習班用有效的方法鍛鍊自己的聽、說、讀、寫、思維還有考試能力;如果今天你學英文只是為了看懂美劇,那麼背背口語常見單字、常看美劇鍛練聽力就已經足夠;又或者你只是要能流利的閱讀英文文件,那你其實大可不必花時間鍛鍊寫作、聽力、甚至是口說,因為你最大的需求是閱讀。

與其盲目地埋頭苦幹,不如在行動的過程中詢問自己幾個問題:「什麼是重要的?」、「什麼又最重要?」、「我要如何才能有效達成目標?」。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卻能幫助我們不斷校正自己的行為,避免讓我們越走越偏。當你有了具體的目標並搭配合理的行動,才不至於耗費大量的時間在不相關的事情上。

為何人們總是不成功?

其實有時候我常在想,要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出一群嘴裡說著要成功的人,然後看他們都做了哪些事、又都不做哪些事,接著開始琢磨那些99%的人心理總是抗拒不做的事,你就能夠在裡面找到成功的關鍵。

像是有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著要減肥,卻也總是說沒時間運動、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慾望,但卻有辦法花很多時間玩手機、看韓劇,甚至願意控制花錢的慾望去買速成的減肥藥。而大家都知道,減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還有採納專業的建議,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想靠寫作賺錢,但是只有少數的人能做的持續寫作;在其中又僅有少數人能做到持續打磨文字;而在其中又僅有少數人會持續鍛鍊思想;接著更只有少數人會琢磨哪些主題才有最大的收益。但是要做到上述這些,卻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還有成本,然後可能也還不確定能夠有多好的成果。而也是因為如此,最終能在這條道路上有所成就的往往寥寥無幾,但有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所謂的成績,本來就是屬於那些積極爭取、敢於不同、認真實踐的人。

小結

加入那個微信群後我一直在觀察一件事,裡面有多少人是因為真心學編程而學?又有多少人是因為聽到別人說編程好而學?而這些人學習編程的動機是什麼?他們呈現出來的動機又有多強?但是研究之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開心的是很多人開始學這項實用的技能,而且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通都跑去學不會跟我互相競爭的Python,哈哈;煩惱的是,似乎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學,雖然這並不與我切身相關。當然,即使很多人不知道為何而學,但總有人能在這個過程中摸索出自己想要的,並闖出一片天。

當我們決定要做一件事,那就要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你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甚至覺得達不到也沒關係,那這只說明了一件事-

這件事對你沒那麼重要,別浪費時間了!

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比熱情更重要#194

createyourownlives-have-useful-skill

想當矽谷新貴,程式速成班夢一場

「而失敗的學員,付了學費以及上速成班期間的生活開銷以後,背了一屁股債,卻四處碰壁,找不到程式工作,或是花了十幾個月的時間到處遞履歷吃閉門羹,才終於找到工作機會,卻還需要在企業中先重新實習。事實上,他們之中許多人也的確不具備程式工作的基本能力,少數願意面試程式速成班學員的公司常發現,他們甚至連許多最普遍的程式語言皮毛都不懂。」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跟我目前學習coding過程中的反思簡直不謀而合。當初很多人滿懷熱情的投入去做某些事情,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充斥著整個腦海,接著就是不顧一切的投入一個新領域當中開始學習,但是當晃了一圈打算開始找份工作時,卻發現無法解決問題,所學到的只是一些詞彙還有基本的能力,自然沒有辦法找到一份工作。

我並不是在說熱情不重要,而是不過我們對什麼事情有熱情、或是沒有熱情,社會、公司、組織、團體等等,很多時候仰賴的都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並不是單純我們多麽熱愛一件事。熱情這個特質顯然是能夠作為成功的放大器,但這必須建立在你有培養出有效的解決問題、或是創造價值的能力,否則所有的努力都可以說是白費。

所以現在看到很多教材花了很多篇幅在解釋、鞏固觀念之後,才開始教授如何實用,甚至實際的練習機會甚至沒有太多時,我都會哀嘆這些教材的撰寫者雖然立意良好,但顯然這種方法沒有這麼有效率。我認為更好的作法應該是直接把整個大概念拆分成許多小概念,然後直接練習各個小項目並把觀念搞熟,等有了足夠的認知之後就可以開始上路解更大的題目了。而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務必把每個題目都練熟,並且知道邏輯是什麼。這個做法並不難,只要你記得在學完之後的連續幾天都有複習,然後定期複習就有很好的效果了。

而接下來我想分享,如何開始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 不要怕從零開始直接學習
  2. 儘早開始培養技能
  3. 一定要有耐心
  4. 不要怕從零開始直接學習

    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完全不懂Ruby,我丟了一段Code給你,你要怎麼解?

    題目:

    Write a method that takes one argument in the form of an integer or a float; this argument may b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This method should check if a number is odd, returning true if its absolute value is odd. You may assume that only integers are passed in as arguments.

    解答:

    %e5%b1%8f%e5%b9%95%e6%88%aa%e5%9b%be-2016-12-14-00-44-22

    也許看起來很可怕,但是不用慌。在這邊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字:method、def、return true、%、==。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到Google搜尋 “what is def in ruby?” “what is method?” “what is double equal sign ruby”等等。大概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你就可以知道如何建立Method、%和==代表什麼、argument又是什麼,而不用從頭看一大堆的文檔再開始練習。

    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問題值得詢問:「為什麼很多從學校、補習班、職業訓練所出來的人,依舊沒辦法找到一個工作?這些地方的功能(之一)不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嗎?」。這的確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這就像是在問一個從小到大十幾年考英文都考高分卻說不出幾句話,跟到了國外用英文生活了一年的人比起來,還是只能不斷被啪啪啪打臉的份一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自以為自己在解決問題,但是顯然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這麼美好。

    儘早開始培養技能

    「想回到過去,試著抱妳在懷裡……」雖然回到過去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更想從這個角度給尚未畢業的年輕學或是朋友們一點建議。對於20歲左右的學生來說,在生活中顯然有很多的樂子要追隨,還有很多的事情去嘗試,但是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寶貴的時間也會因此一點一點的流逝。我想要給學生們的建議是,如果你尚未找到願意長期投入的事物,建議各位可以花些時間在幾個複利效應比較大的領域,像是Coding、英文、寫作等等。

    而即使你已經找到了自己願意長期投入的領域了,我仍舊建議多花點時間在複利效應明顯的技能上。畢竟知識和技能會越學會越有用,而即使是知識和技能,顯然也有效益和價值之分。就像是幾十年前打字員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需要專門的培訓,這的確是一樣技能,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是打字員、每個人的打字速度都不會慢到哪去,現在專心成為一個打字員的好處,顯然沒有那麼大。

    又或者你興趣多元,有很多領域都想專研,我也會建議你走複利效應大的,畢竟我們最終追求的不都是能盡可能地讓自己變得更好、讓社會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既然有一個東西能夠放大你的成果,那為什麼不去做呢?

    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擁有,但卻只有少數人精通的技能。之所以說僅有少數人擁有極佳的耐心,那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們都傾向於速成,只要能越快達到目標越符合他們的期望。雖然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能越快速得學會一件事情,表示他能夠有機會做更多事、創造更多價值。但是也正是因為快速上手一件事是如此美好,人們開始過度追求「表面上的快」,而並非「實際上的快」。

    就像是很多人會選擇速成班、找一些速成的方法,希望自己可以快速讓自己上手,讓所有的問題可以一勞永逸,而不用再煩惱。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人或著這些教材的效果如何,我想特別提出來的一件事就是,當人們有某種傾向時,市面上就會自然地出現某些產品,藉以從中取得最大化的利益,而這些產品很多的最終目的往往不是服務使用者,而是搜刮。所以在挑選這種產品時務必要小心、有耐心。

    而在「速成」這個議題上,我的建議是應該放長遠一點來看。因為我們要比的不是一個月、三個月或是一年後,我們要比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後,因為往往走到最後的人才是真的贏家。你一開始營然後後面陣亡的別人走一點意義都沒有啊,不是嗎?所以一定要有耐心,相信自己絕對是慢慢在進步,也確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結論

    對於面對如何培養解決問題這件事來說,在coding上我是這樣想的:一定要盡可能早的開始練習市場上需要的技能。如果不知道哪些技能要是先培養,我們可以到招募的文章上看看一般公司都要求什麼,然後從這些地方著手。就拿我現在很像應徵的英語流利說這間公司來說,他們對於Ruby工程師的要求是:

    %e5%b1%8f%e5%b9%95%e6%88%aa%e5%9b%be-2016-12-14-00-34-13

    所以對我來說為了有機會能夠面試這間公司,我必須要熟悉如何測試輔助開發(如Rspec)、熟悉如何開發RESTful API、熟悉系列行數據庫(如MySQL)、熟悉如何自動化部屬Ruby/Rails、熟悉使用Git。而當我足夠熟悉這些技能時,對流利說這間公司來說,我就是那個有可能替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人。

    所以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在這幾個技能上琢磨,盡快的讓自己集中升級這幾個能力,因為唯有真的為他人解決問題,才算真正創造了價值。

    而我認為有機會這個社會創造價值,就是對這個社會、還有每個個體來說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