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面試找到適當的人才(專業能力篇)— How to start a company系列


最近很幸運地有不少的機會參與面試,因為「創業」是我未來的目標之一,所以我也趁這段時間不斷的學習,究竟怎樣才有辦法招聘到優秀的人才。

組織為什麼存在?

組織的存在的目的是什麼?Ray Dalio(世界最大對沖資金—橋水資本創辦人)用了一個很有趣的類比,他將所有的組織都視為「為了完成某個目標而存在的機器」。

“Every organization works like a machine to achieve its goals. This machine produces outcomes. The machine consists of two big parts—the culture and the people. ” — Ray Dalio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類比,因為這個定義明確的說明了組織存在的目的。
閱讀全文〈如何透過面試找到適當的人才(專業能力篇)— How to start a company系列〉

尋找那些有作品集的人— How to start a company系列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Linus Torvalds,世界著名程式設計師

由於我們的公司比較小,所以平時面試前後端甚至是資料工程師時,我都會一同參與面試。因為我們公司知名度不夠,而且越接近過年找人就越困難,所以基本上有人主動投履歷,人資就會找對方來聊一聊。雖然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多面試多一點人,但是我個人非常不贊同這種行為,因為很快的我們就可以發現,那些沒有作品集的人大多數都是比較不適合的。

作品集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幫你辨別面試者們是不是有真材實料。有時候在面試時,我們可能會遇到面試者對答很好、很有自信。雖然對方看起來程度不太夠,但是感覺很有潛力,然後就會一時昏頭,不小心把對方找進來。

從實際面試的經驗來看,沒有太多作品集的人從筆試一開始就是個災難。 閱讀全文〈尋找那些有作品集的人— How to start a company系列〉

想創業?更重要的也許是先學會賺錢 #237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倒閉。也就是說,能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五年陣亡率高達 99%。」

因為之前在新創和台灣著名的加速器(Appworks)待過一段時間的緣故,所以我有機會近身觀察台灣很多的新創。在那段時間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雖然新創裡的每個人都是雄心壯志的想要改變世界,但很多新創卻是不斷的在「能否賺到錢」這件事上面掙扎。

對我來說,因為我未來也希望透過創立企業來完成某些事情,所以我對於創業和經營這些事特別關注,也希望自己能夠儘早的開始真正「實際」經營公司。
閱讀全文〈想創業?更重要的也許是先學會賺錢 #237〉

Before starting a company #229

This post is just used to record my thought about why I want to build a company(companies) and the possible steps for the future.

Recently I have been spending my time on coding, reading and investing, but not writing. For many reasons, I think it is time to start writing again.

“Make history or be a part of it.” – Phil Knight.

I always think about starting a company, no matter when I was in college or even now. Being a freelancer is once to be my goals, but being a freelance seems can’t help me achieve my goals in life.
閱讀全文〈Before starting a company #229〉

關於刻意練習與快速成長#192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花了點時間把刻意練習(原文peak)看完,幫助自己補足對刻意練習和快速成長的看法。而我最近持續在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如果刻意練習已知是最有效的提升學習的手段,那在刻意練習的方法中,更有效地鍛鍊方法是什麼?
  • 延續第一個問題,當大家都掌握了同一套刻意練習的方法和練習量,又要如何脫穎而出?
  • 如果把人也當作新創來經營,是否就能把新創快速成長的方式套用在個人上?
  • 如果閃電擴張是讓新創快速成長的方式,個人又要如何執行?
  • 刻意練習能夠在“有明確邊界”的領域(如圍棋、球類競技)以時間訓練量來決定程度,但是在“沒有明確邊界”的領域(如商業界和科技界),又要如何透過刻意練習建立優勢?

創業顯然是一門技能,但卻是難度很高的技能。CS183心得記錄(1) #191

createyourownlives-start-a-startup-is-a-technic

什麼是困難的?

學一門完全沒接觸過的語言困難不嗎?學一個新的技藝不難嗎?那創業又到底難不難呢?

如果我們把創業視為一項技能,那他其實跟其他的技能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難處。但是若是當我們把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所遇到金錢、時間、必須對夥伴和部屬負責、世俗的看法等等的壓力綜合考量的話,創業確實比其他技能困難太多了。

雖然我根本就沒什麼資格討論創業,但我還是想在往後的文章中,陸陸續續記錄我一些觀察和學習的心得。

創業也是一項技能

Steve Jobs:1976年共同創立蘋果電腦公司,目前(2017/1/23)市值6339億美元;1985年創立NeXT,1997年被蘋果以4.29億美元收購;1986年共同創立皮克斯,於2006年被迪士尼以74億美元收購。

Elon Musk:1995年共同創立Zip2,隨後以3.7億美元售出;1999年創立X.com,之後與Peter Thiel等人創立的Confinity合併成Paypal,在2002年以15億美金出售;2002年創立SpaceX;2003年共同創辦Tesla;2008年創立Solar City。

關於成功的連續創業家的事蹟還很多,我在此就不贅述。

創業絕對不是在玩吃角子老虎,誰運氣好誰贏,創業更像是一項綜合技藝的考驗。這個考驗可能包含了你的coding、領導力、商業直覺、處理壓力、融資、團隊合作等等各項的技藝,而其中更參雜了時間和運氣的因素,而越有越強的技藝,相對成功的機率是更高的。如果要成功地活下去,你就要盡一切可能的提高你的技能、你的生存機率。

一切都是一場交易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不斷的在跟自己的時間、注意力還有金錢等等做交易。如果你想要說著一口流利的日文,那你可能起碼要花上數千個小時鍛練,而不是幾百個小時;同樣的,不論你想要開一間咖啡廳、成為台灣女裝界的龍頭,或甚至是建立一家跨國企業,你都無可避免地要花上大量的時間,並且承擔各式各樣的壓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更不用說如果創業的夢想越大、付出的代價越高。

我很喜歡FB第一任總裁Sean Parker的爸爸對他說的一段話:「如果你想要冒險,就應該在你成家之前。」。當然這句話不見得適用在所有人身上,因為馬雲即使結婚成家了,也不斷的「冒險」創業,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未成家前的好處在於,如果你不用對其他人負責,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挑戰更多高難度的事情,畢竟you have nothing to lose。當然,已經成家的人也有成家的做法,只是考量的點相對多了點。

關於失敗和挫折

「如果你把失敗機率當做一種客觀現實,那也就不會那麼害怕了。」-Elon Musk

創業失敗的機率真的很高。想想你身邊的朋友們,有多少人想要學一門外語、一門記憶、來一場旅行,但又有多少人好好執行並繳出好的成果?連這些相較起來壓力低、挑戰不難的各種事情,都有大量的人會中途退出,你就能知道創業這種事失敗率高非常正常。

Jeff Bezos在創立Amazon之時便預估,失敗的機率高達70%;而Elon Musk在他創立SpaceX之前,他認為自己失敗的機率高達90%,但他還是做了。如果你知道一件事可能的風險、潛在的代價,而你在客觀、冷靜的分析後,仍決定要採取某個決定,即使失敗了你也不會太過驚慌失措,因為你早就知道最糟的情況是什麼。

但是我還是得說,70%和90%的失敗率和一般創業家比起來其實已經相對低了,但這兩位是神不是人。

你的ABZ計畫是什麼?

在《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一書中,作者Reid Hoffman提到不論是企業或是個人,每個人都應該要屬於自己的ABZ計畫。但是什麼又是ABZ計畫?

  • A計畫:這是你目前正在從事的是,也是你落實你競爭優勢的地方。
  • B計畫:這是當你認知到某件事情比你的A計畫成長的潛力更大,而你試圖轉而從事的目標。
  • Z計畫:Z計畫是你的救生艇,在你走投無路時還能讓你活得下去的方式。就像是很多跳出來創業的人,他們的Z計畫就是-重新回去上班。而我想在以下的篇幅多談談Z計畫。

Z計畫對一般人來說是什麼意思?又要如何採納?我的建議是,創業前最好至少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其中之一:

  1. 有一個以上能夠讓你活下去的技能
  2. 足夠的積蓄。
  3. 一個沒有什麼技能也沒有什麼儲蓄卻一頭跳下去創業的人,是相對不智的。因為雖然能在創業的過程中學到不少,但是假使你中途一失敗,馬上就要面臨是否重新開始工作或是繼續創業的選擇。如果你的技能夠好,失敗了你隨時可以回其他公司上班維持生計;如果你有足夠的積蓄,你可以有很多空檔的時間來準備、學習,或是繼續跳下去創業用金錢和時間換取經驗。但是如果你兩個都沒有,要不是破釜沈舟、要不就是難以翻身。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一場好的演講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台風?手勢?幽默感?整體氣氛?簡報?我覺得都不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內容值得讓人們聽下去。

    如果你聽過Elon Musk演講或說話,你可以發現他常常在奇怪的地方斷句、講話也不連貫,但這些小瑕疵根本不影響聽眾熱切想聽他說些什麼的情緒,因為大家都想從這位偉大的創業家身上得到什麼啟發;史蒂芬霍金,現代著名的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因為患了漸凍人症讓它漸漸失去了身體移動的能力還有說話能力,現在的他只能靠著腦波將想說的話透過機器傳遞。但即使如此,人們還是願意成為他課堂的學生、演講的聽眾。

    那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募到更多的錢嗎?盡量讓更多人接觸到你的產品嗎?聘請最好的人才?這些答案看起來都不錯,但似乎不是最好的答案。根據Standford的”How to start a astartup”課程中的內容,創業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或是“Build a product people love”,而除了這一件事之外,其他事情相較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所以,進入一個領域之後,無時無刻問自己、尋找出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一但你能找出核心的概念是什麼,自然就可以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

    學習創業最好的方式

    開始動手做。不論是直接跳入市場、做小的專案等等,沒有比直接動手做更好的做法。

【每日寫作】Elon Musk的Master Plan給我的反思#79

createyourownlives-elon-musk-and-tesla
前幾天,Elon Musk在Tesla的部落格上,公布了關於Tesla未來的Master Plan,Part Deux。文章中揭露了打算如何帶領公司,去創造他想像中的世界,其中包括了更有效提升電池的生產和儲存效率(這也是他買下solar city的主因)、全面性擴充Tesla在不同車型的疆土、讓自動駕駛比自駕有10倍以上的安全性,還有讓你的Tesla成為你的自動賺錢工具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到Tesla的部落格中去閱讀他的文章。

 

看完Elon Musk的文章,再對照他過去的作為、我在他的自傳中所看到的內容,我又再一次的為他個人堅強的意志力給折服。但是這一次讓我驚豔的不只是他強大的精神能量,更讓我在意的是,他如何長期的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並為自己設下了一個長遠、並且可行的計畫。

 

我們都知道要長久地保持一個習慣、或是意念一段時間,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遑論是長達數年甚至是數十年。而Elon Musk在他進入了Tesla的十數年間,除了得貫徹自己的意志,還要在各種挫折跟打擊中不斷地前進,而最終他也讓許許多多唱衰他的人們寡目相看。

其他像Elon Musk的怪物

而除了Elon Musk之外,科技業也有許多其他的怪物,正在一步一步地推進自己的霸業,像是Jeff Bezos的Amazon帝國,到了現在除了原先的電商,在AWS也大獲成功,目前更有進軍跨國物流的計畫;還有Mark Zuckerberg的Facebook帝國,目前的活躍用戶數早已突破16億5千萬,Facebook在今日(2016.7.23)的市值早已超越3423億美金。
在這些人的心目當中,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10+yrs plan。看到這些人一步步的邁進,我總是很好奇,他們到底是如何貫徹自己的意志?而在面對各種挫折時又是如何挺過來的?而又要如何“正確”的設定應有的目標?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兩天在跟Lesley逛香港,看到了之前我最愛的神書之一“The Power of Habit”。這本書探討的是人類要如何建立習慣,而建立習慣的好處是什麼;而我們又聊到了,香港人的生活太過忙碌、充滿壓力,雖然可能因此錯失了一些思考的機會,但是香港人或許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生存”。不過習慣的建立跟香港人能承受高強度的壓力,又跟我們要討論的事情有什麼關係?讓我們接著繼續看。

習慣的養成

在“The Power of Habit“中提到,在習慣養成之初,我們需要耗費大量的心神,才有辦法逐漸適應這個行為。但當你越趨熟練它,你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少,最終就像使用筷子、刷牙、騎腳踏車那樣易如反掌。
但是習慣養成之後,除非刻意練習,否則就會停止進步,所以這時候需要再搭配刻意練習,來幫助自己進步。

刻意練習

在”我比別人更認真“、”異數“這兩本書中,大量的提到了練習時數、還有刻意練習這兩個概念。所謂的刻意練習,就是藉由逼迫自己從舒適圈跨出,進入學習圈來學習。縱使可能會很不舒服,但是正是因為不舒服的刻意去做,才能幫助我們從中學習成長。
所以對這些神人來說,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他們來說早已養成了習慣,並且不斷的刻意練習呢?
  • 面對挫折的處理能力:隨著挫折一次比一次強烈,處理的能力也越來越好
  • 面對意志的貫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克服難題,意志力也逐漸提升
  • 面對如何對未來下判斷:不停地預測、實踐、結果評估,他們早已找出相對正確的模式

不斷的突破自己

當他們建立了良好的習慣之後,接著就是採取刻意練習,刻意的去更加突破他們的極限,然後透過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雖然每次都只是小小的進步(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非常巨大!),但是當踐行了一段時間後再回頭看,他們會發現與過去的自己差距如此之大,不只自己無法一次跨越這麼多,甚至對其他人來說更是天大的鴻溝。

我們該如何去做

從踐行和從中學習開始。先試著培養一個相對好的習慣(或是技能),然後逐漸地把他們變得很好、甚至是非常好,接著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樣如法炮製。而你有加強深度或是廣度兩種做法

加強深度

像是我現在已經可以每天都寫一篇文章,並且試著把文章的內容加長,不像以前寫7、8百字就停(當然不是越長越好,但確保你有足夠的東西可輸出)。所以接下來我可以做的就是讓文字更加精練、讓架構更合邏輯、嘗試模組化寫作、讓文字更有故事性等等。

加強廣度

當我已經培養了每天寫文章的習慣之後,我已經開始在培養每天都寫Rails、閱讀的習慣,雖然尤其因為最近在旅遊,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但是我持續的去做,我一定有辦法把這些一開始不舒服的事,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
而成為強者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你設定一個目標,讓後讓自己照計畫去完成它;接著你再提高你新目標的強度,然後逼自己去完成它;接著你再繼續提高目標的強度,然後拼死命地去完成。

總結

“Your beliefs become your thoughts,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Your words become your actions,
Your actions become your habits,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values,
Your values become your destiny.”
當你試著去了解人們的思維,並將這些放入你的腦海當中,並且試著讓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致,你就越有機會和他們看齊,並且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每日寫作】從工作中學領導#77

createyourownlives-learn-leadership-from-work

現在的我只要情緒越不穩定,我就會試著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這件事是我所引起的嗎?我又如何處理?我又要如何與他人協調?』。雖然很多時候問題無法在當下解決,而且常常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很不愉快,但當我在試圖整理情緒、梳理思緒的時候,我往往都能從中看到很多事情。

 

這兩天因為要出國七天,所以很多事情不得不告一段落、然後交接。而除此之外,新的小幫手即將到來,人手過度充裕,而我無法依照我自己的原則指派幫手們做事(不想讓他們一直打雜,但當初在面試時自主意識就被閹割過,來之前沒跟對方確認換宿內容,也無法照自己的意識讓他們發揮。),卻要做一些我認為匪夷所思的事情,更讓我覺得煩躁不安。而小幫手工作途中中離,也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真的是管理的非常失敗,又讓我覺得有點失落。
雖然昨天心情有點混亂,但是情緒過了就過了,還是得解決問題。我打算先從溝通開始談起,最後是我學到的各種領導的反面例子。

 

  1. 溝通之前先想清楚
  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讓人們多嘗試
  4. 勿使部屬動搖情緒

溝通之前先想清楚

實例:因為職級問題,我常常都有不滿不說,導致溝通不良、充滿負面情緒。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到底為什麼我沒有辦法好好把話說清楚。即使對方很難溝通,我是不是還是要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而若是某件事情我覺得不合理,究竟只是我覺得不喜歡、還是真的不合邏輯,更或者只是立場不同?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用不同角度的確認清單來檢視。比如說:1.這件事解決了什麼問題?2.如果做/不做的結果是什麼?3.其他人會接受然後去做嗎?4.我要如何說服大家去做?5.如果我決定不做,我又要如何讓大家都接受?
如果能夠善用這樣的思考跟確認清單,事情是不是就會比較好解決?讓自己把所有的想法跟立場都思考過一遍,再開始溝通,而不是一股腦的卡在腦海當中,讓自己的思緒打結又不開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反例:把自己不想要、不喜歡做的事推給別人,而不是因為別人有機會比你做得更好
如果對方不是為了你好,叫你做的事你會喜歡嗎?如果我不喜歡做的事情我會想要做嗎?如果對方已經充分跟我說明了原因,我仍舊不能接受、不願意做,我做起來會開心嗎?如果做起來不開心,自己的意志有辦法被貫徹嗎?如果自己的意志無法被彰顯,那跟機器人有什麼不同?

我在這裡工作時總覺得我不停地在為別人擦屁股,做得是別人不想要也不喜歡做的事情,而最讓我痛苦的是,我又不得不把我不喜歡做的事轉嫁到別人身上。

註:這個部分牽涉到的細節有點多,無法做出太多說明,在一般公司到底要如何驅動人們朝向同一個目標,這是我還沒有辦法體悟到的。

讓人們多嘗試(死不了的情況下)

反例:把對方只當作替你處理雜務的人,不尊重對方的專才和時間
在“創業維艱”這本書中有提到,一般的執行長可分為戰時執行長與平時執行長。前者在生死存亡間大刀闊斧,後者在承平時期帶領團隊成長。而在承平時期,最應該要做的就是讓人們可以展現他們的長才,讓組織能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動能,而要讓人們展現自己能力的方式就是給予對方對嘗試。
如果你只把對方當作機器人,你說什麼他做什麼,而不給予對方展現的空間,大部分的人都會把自己的能力封印起來、與你疏遠、不尊重你,因為你從來就沒有看得起他們過。

勿使部屬動搖情緒

我目前做得很失敗的一件事就是,我太常流露出我對於他人不滿的情緒。
我發現當我有情緒的時候,除了為了發洩、更是期望周邊的人與我站在同一陣線,一同指責對方,在這種情況下,周邊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擁有與我類似的情緒,而這時候若是有來自對方的要求,自然會心生抗拒,往後的指導跟工作分配,都會受到很不好的影響。
這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好的事,自己就先把情緒吃下來,仔細思考到底該如何解決,然後針對自己得出的結論來推動事情,而不是一開始就把情緒展露出來,讓自己覺得舒服,卻讓事情的推動窒礙難行。

總結

即使有這麼多的不愉快更不舒服,但是從某從程度上來說我是幸運的。因為正是不舒服才學到很多東西,現在受挫的成本比未來低多了。
而所謂的領導統御或是管理,絕對是人們必修的一門課。因為所謂的領導統御,其實就是生活中各種心理學知識的應用,透過了解人類心理,你才有辦法掌握如何跟人們密切互動的方式,你才更有辦法在生活中完成更多事、達到你的目標。

【每日寫作】人生的下一階段該怎麼走?#76

createyourownlives-whats-your-next-step
今天恰巧看到XDite的這篇文章,看完之後真的覺得他X的心有戚戚焉,為什麼跟我先前(目前)的心境還有狀態這麼相似?我當初想出來自己做一些事情的原因,就是不想被一些愚蠢的事情綁住,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因為這樣,我根本就是在送死,不是嗎?
在這篇文章裡,XDite問了自己九個關於能否創業成功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我該拿來問問我自己的,這九個問題分別是
  1. 這東西要賣給誰?
  2. 誰要付錢給我?
  3. 都收不到錢,我辭職要靠什麼吃飯?
  4. 就算都不考慮錢的問題。我自己一個做的完這些網站上的 feature 嗎?
  5. 我就算 Rails 技術很厲害,但這麼多功能,看起來我自己也作不完,那可能我也要請人,請人要花 多少錢?我付的起嗎?
  6. 就算我請的起人,我管的動人嗎?我知道怎樣團隊合作嗎?如果不知道豈不是浪費錢!
  7. 我只有一個人,就算我自己寫程式,要賺錢還要跑業務。我一出去跑業務程式工作就停擺了。那怎麼辦?無論如何我都需要請業務….
  8. 業務的錢要從哪裡來??
  9. 請人到底總共要燒多少錢,開公司到底要燒多少錢?就算給我五百萬,那可以擋多久?
而我也跟他一樣無法回答自己如果出來創業的話,要如何解決一大堆有的沒有的問題。
但是即使如此,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想要do something的念頭,而看完了他的文章,還有今天的一些其他反思,我有了一些體悟
1.增加實戰經驗
2.多做事,少抱怨
3.增加更多的技能
4.挑戰未知,不怕失敗

增加實戰經驗

我之前不想去一般公司上班的原因,最大的主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什麼,而另外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但是如果我還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自己玩、自己爽、自以為好棒棒的話,我沒辦法進步的更快!而年輕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能力強、承受失敗風險高,所以為了快速進步,我必須要在接下來兩個月間,找到一間我有興趣、內部發展還不錯的公司,在裡面好好拼一段時間來鍛鍊自己。

多做事,少抱怨

在過去四個月來,我發現到自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變得易怒、愛抱怨、推卸責任。當然我可以把一切的原因都歸咎在環境不好、人謀不臧等等,但這樣完全沒有解決問題。我應該要試著把事情做到更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如此一來,我無形之中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來自他人的尊敬(雖然這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事,但就當作攢人品吧)

增加更多的技能

只有Rails技能和寫作能力,遠遠不夠。雖然目前的我這兩個技能根本來拿不上檯面,但是只要持續積累,絕對會越來越強,但是不夠。我想到下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能力,是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我不想只侷限在華人圈,如果要走得更遠,我勢必更有系統地鍛鍊自己的英文,甚至是日文。
而下一個要加強的技能是什麼,我還不確定。也許是Adwords、數據統計還是經濟學?我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我會盡快找到我需要精進的下個技能。

挑戰未知,不怕失敗

今天在雜誌上看到一段話,我很喜歡:『有時我們就是要去經歷不舒服和不確定的事物,當你不斷這麼做,就會創造各種可能的機會。最後,其中一個機會,會變成你追求的目標。』。這是一名24歲的台裔青年所說的話。其實仔細想想,我才25歲,雖然不年輕,但是也不算老,承受失敗的能力也還很大。如果我不敢挑戰、不敢與他人不同、不敢在又機會贏的情況下賭一把,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我又如何能把握年輕的優勢呢?

總結

每次總是覺得前方路途遙遠、漫無目標。但不知為何,只要越往前走,越會感覺眼前的視線越來越清晰,似乎只要永不放棄,終有一天會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每日寫作】論企業文化-為什麼大家都討厭老板?但或許其實老闆更討厭你。#31

4943458144_d4f2604110_b

先問一個問題,要每個員工都喜歡公司是不是件很智障的事?
答案是對但也不對。 從老闆的角度出發,開公司就是要賺錢(當然也要自己要實現的目標),而請員工就是希望員工能為他分擔工作量,然後幫公司賺更多錢(或是省更多錢)。 從員工的角度出發,我來上班可能是為了糊口、追求個人發展、想做喜歡的事情等等。
老闆跟員工的想法有可能一致,也非常可能不一致。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何必強求員工跟老闆想法一致呢。畢竟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難改變的事情之一,就是人的性格。 不過讓我們再退回老闆開公司的角度,除了實現個人目標之外,公司盈利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老闆必定要找到與自己思想、目標一致的人,才有辦法讓公司快速的成長。

而既然改變別人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行為,那老闆們該怎麼做?
答案是:一開始就找到對的人。 這才是最重要,而且最一勞永逸的方法

關於老闆挑選適合的員工,我們或許可以參考李笑來的讀書筆記當中,提出他對於挑選合夥人的看法:當你在挑選合夥人的時候,你需要好好審視這幾點:

  1. 我了解這個人嗎? 他的優點、缺點都是什麼?
  2. 他信任你嗎?有多信任?反過來呢?
  3. 他出了任何問題,你都願意幫助他嗎?反過來呢?
  4. 未來的若干年,你們能做到榮辱與共嗎?

仔細看過這幾點你會發現,這些選擇的標準,只不過是試著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審視,那就是:這個人值不值得你花大量的時間相處、你們能不能一起努力、你有沒有辦法好好信任彼此。畢竟合夥做生意就像是婚姻一般,你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在你的心血結晶、還有對方身上。

知道自己要什麼,比什麼都還重要

當找工作時,每個應聘者都該好好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的未來上司、老闆,是我景仰而且在他手下學習的人嗎?
  2. 這間公司是否有好的文化,人們樂於分享以及一起努力嗎?
  3. 在公司裡,我的技能是否得以發揮?而是否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
  4. 這間公司做的題目我喜歡嗎?會是我花費大量心神去做的嗎?

當老闆找員工時,都應該好好問自己幾個問題

  1. 這個人是否熱愛我們的文化、產品或是團隊呢?
  2. 這個人進入我們公司,在各方面有辦法幫助我們成長嗎?
  3. 我會想和這個人坐下來好好聊天,並且有深度的互動嗎?

小結-了解自己,然後做出最好的決定:

一旦你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就能夠少走一點彎路。 所以,下次當你開始對老闆心生怨恨時,不要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責怪老闆,試著想想老闆為什麼會這樣想,你就可以釋懷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你應該繼續接受這個環境,然後成為一個奴員工。你只是要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體諒對方,然後試著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