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的反思,《關於考試,你用的方法都是錯的》讀後感#188

createyourownlives-dont-use-wrong-way-to-study

這個標題根本就是為我設計的Q

有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這段時間的我每天的生活幾乎就是coding。而面對LS大量而且難度極高的課程(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我當初對自己完成日程的評估完全無效,因為基本上就是不斷的在落後。雖然我已經盡力的在提高我的效率、增加讀書的時間、開始每天記錄筆記在網站上,但是進步的幅度還是很緩慢。尤其在看過《狡猾的讀書法》還有笑來老師、XDite的一些方法後,我覺得目前採取的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所以一定是哪出了一些問題。

恰巧今天深感讀書效率的低落而去翻圖書館的書架,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叫做《關於考試,你用的方法都是錯的》。這本書的內容基本上跟《狡猾的讀書法》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是我覺得這本書寫得更嚴謹、更好。有鑒於書中的內容跟狡猾的讀書法多有重複,所以我不深入分享書中的內容,但如果兩本擇其一的話我會選擇《關於考試,你用的方法都是錯的》這本書。

在快速看過了這本書後,我對於目前的讀書方法有以下的反思:

  1. 並未徹底地做過、背誦習題
  2. 複習的時間掌握的不夠好
  3. 快速提取的複習做得太少

並未徹底地做過、背誦習題

雖然我現在在進入新的章節時我都會練試題幾遍,但是我的做法僅僅只是把code打過幾遍,大概看過題目以為大腦會在後台自動幫我處理,但是這樣想真是大錯特錯!因為如果沒有把過程刻在腦海裡、或是沒有達到理解的程度,那根本就等於沒有看,而且你會用非常快的速度就把一切的東西都忘掉。

我之後的做法會是:在正式開始一個章節之前,(1)先翻到試題的部分把試題背下來(2)根據refactor後的code搞懂每個步驟在幹麻(3)把新學到的method、知識記錄下來並搞懂(4)翻閱課本找到相對應的觀念並記下來(5)晚上的時候記錄在medium上(6)定期複習。

而根據我今天用類似的方法去複習前個禮拜學過但基本上已經忘掉的習題,效果似乎還不錯。之後我會持續測試這個方法,如果效果好會再跟大家分享。

複習的時間掌握的不夠好

在這本書中作者問到自己的學生坊田一個問題:「你都何時複習練習完的習題或是知識?」,坊田的回答是:「我都等我差不多忘掉的時候才複習。」。雖然我早已經知道有艾賓豪斯遺忘曲線這件事情,但我還是犯了跟坊田一樣的錯-等到已經忘記的時候才開始複習,而這種複習方法的效率是最差的,因為你必須重新的再把東西回顧、理解、記憶一次。最好的複習方法就是趁忘記之前定時複習,而隨著複習次數以及記憶強度的增加,複習所花的時間可以漸漸減少。

而之後我會採取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會晚上固定撥出一段時間,把前一天學過的習題、重點在腦海裡複習一次,而且必須做到能夠清楚的背出、解釋還有能夠在大腦裡演繹一遍,因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有效學習。

快速提取的複習做得太少

其實這部分的概念跟前一個段落的內容有點像,但是在這邊我想稍微介紹一下艾賓豪斯遺忘曲線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艾賓豪斯曲線的概念是:記憶過程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

250px-forgettingcurve-svg

所以簡單的來說人在學習之後會遺忘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透過即時的複習還有不斷的提取,這些短期的記憶就會成為長期的記憶。

這項實驗當中還有一些比較明確的結果。受測者背誦「沒有意義的音節」之後,遺忘跟記住的比率分別為:20分後,42%被遺忘掉,58%被記住。1小時後,56%被遺忘掉,44%被記住。1天後,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1周後,77%被遺忘掉,23%被記住。 1個月後,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雖然在這項實驗中並非使用有意義的圖像或是文字,但是我想這項實驗結果仍然有一定的參考性質,那就是-不複習,就等著忘記。

所以我之後的做法是會每天複習,而每次複習的方式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在腦海中跑一遍,最後需要練到一看題目就可以反射性地回答所有答案,而這個提取過程會持續到新的章節結束為主。

致逝去的時間

我真的對於自己無法趕上進度感到痛心、又對無法加快進度感到失落、更對被浪費掉的時間感到抱歉,但是這些情緒完完全全無法幫我解決問題,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改良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快速。

小小的收穫

自學coding的這段時間以來,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英文能力的進步。我除了閱讀速度變快了之外,我現在看LS上的教學、或是一般的英文影片都能用兩倍的速度。像是我最近在練習weekly challenge,一天大概要看到三部各一小時的影片總計三小時,但是我現在只需要1.5個小時就解決。未來如果我還有1000個小時看英文影片的需求,那我可能就多出了500個小時,而500個小時我可以多做多少事情啊。

雖然進度還是落後很多,但是我絕對不會放棄之前的進度還有提升效率這件事,就像是Elon Musk說的一樣”For my part, I will never give up, and I mean never.”

最後,推薦這本「關於考試,你用的方法都是錯的:日本考試之神的私家祕技
給大家,希望你們會喜歡

 

【每日寫作】什麼是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循序漸進或直接像專家一樣生活?#119

createyourownlives-more-effective-way-to-learn
今天稍微翻了一下昨天剛到的一本書,書名叫做“The Art of Learning: An Inner Journey to Optimal Performance”。作者Josh Waitzkin九歲起八度榮獲全美西洋棋冠軍,是《天生小棋王》一書及其同名電影的主人翁。十八歲出版第一本著作《喬希.維茲勤的西洋棋攻略術》,自二十二歲起擔任全球最大西洋棋電腦遊戲《西洋棋大師》代言人。二十二歲初次接觸東方哲學思想,學習太極拳,獲十三次全美太極拳冠軍及多次世界太極拳冠軍;曾於2000、2002、2004年三度來台參加世界太極拳錦標賽。

 

而他在序言說了一段話,讓我覺得興奮不已,他說“What I have realized is that what I am best at is not Tai Chi,and is not chess— what I best at is the art of learning.This book is the story of my method”。

 

而自從開始學習網頁開發以來,我一直致力於學習更好的學習方式,今天整理了一下兩種我目前常看到的學習方式
1.穩札穩打,循序漸進
2.像專家一樣生活

穩紮穩打,循序漸進

我目前用來學習網頁開發的課程-launch school的創辦人,特別提倡一種學習方式,叫做mastery-based learning。mastery-based learning 在維基百科上面的介紹是這樣的”Mastery learning (or as it was initially called, “learning for mastery”) i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Mastery learning maintains that students must achieve a level of mastery (i.e. 90% on a knowledge test) in prerequisite knowledge before moving forward to learn subsequent information.“

 

而這種學習方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要進入到下一個層級之前,必須接受測試,確保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才能被准許到下一個層級學習。其實這樣的學習方式,其實說穿了,就是循序漸進的學習,而在我們台灣的教育環境之下,普遍的被使用。

像專家一樣生活

在笑來老師的文章中看到一段很值得著墨的文字:

 

“習得任何技能的最根本技巧,就是一句話而已:馬上開始像那些已經精通這個技能的人一樣生活。這是很重要的方法論,它會讓你無視很多障礙,跨越很多障礙,甚至那些障礙對你來說就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樣。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假裝開心,做出笑臉,過一會兒就沒那麼不開心了,甚至真的開心起來…… 這個原理其實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某項技能你不會,但你想會,那就從假裝會了這個技能開始,然後當真去做、去學,沒多久就真的會了…… 我小時候學吉他也是這樣,買來吉他其實是不會的啊,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慾望坐在那裡亂彈一氣,就好像會了一樣—— 可真的沒多一會兒就開始漸漸調整自己,讓手的撥動多少有點節奏…… 竟然比之前好聽多了!”

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什麼?

Mastery-based learning:長遠來看是最穩紮穩打的,因為它可以讓學生一步一步的去接觸需要學習的知識,而不至於因為進度速度太快,讓學生感到恐慌。但是我個人認為,使用這個方法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好的老師以及教材,否則個人自學可能會非常容易找不到節奏,一直困在同樣的地方不同練習,浪費大量時間。

 

像專家一樣生活:其實採取的是相對激烈的學習方式,因為一開始你就被迫解決現實的問題,而且即使你做出來的成品還可以,你還是得要回頭補很多的坑。基本上我覺得這種方式更適合自學者,因為很多人總是希望穩紮穩打,到了最後卻還是沒什麼好的成果。就像我們過往學英文一樣,每天認真背單字考試的學生,總是說得沒有那些大膽跟老外聊天的學生好。

 

而這兩種學習方式到底哪個好,我其實但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見,但我覺得與其單純討論哪種學習方法好,應該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決定成果的因素。因為一個再好的方法,都有可能因為學習者本身的操作不慎,導致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無效的學習。而比起探究學習方式,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重要

不管你採取任何一種學習模式,到最後決定你程度的,應該都是來自於你“刻意練習”的時數。在“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一書中提到,在人的學習狀況中,一般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範圍,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如果一個人的技能要有所進步,就必須讓自己在學習區裡學習,意思就是你要讓自己稍微有點不舒服,然後不停地學著去改善、強化那些你比較弱的技能。而一但這些困難已經被你克服了,你就要試著找出更有效率的辦法,或是繼續改善下一個弱點。對於想持續進步或是保持巔峰的人來說,在學習區學習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循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論文

總結

而最終我們都必須了解一件事,學習從來就不是舒服的,而是在滿身的不舒適當中習慣了某件事情,再折騰自己去習慣下一件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最終的目標,就是得到、甚至掌握全世界人們都想要的東西-希望。
而到底什麼是希望,我們又要如何掌握希望,就等之後有機會再討論吧。